治疗及预防肩周炎的常识
什么是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
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
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对肩周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FDAE《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西医认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40~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
②风湿寒邪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动减少: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2)病理
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家庭护理要点
1.对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时,可服止痛片,局部热敷,理疗(频谱仪治疗)或配合中药熏洗。
2.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明显,或封闭、按摩、推拿,针灸治疗后,生活上要给予照顾和协助,如帮助穿衣,梳头等。
3.鼓励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如帮助受累关节被动上举,外展,及内、外旋等各种运动。也可在被动的基础上,逐渐自主练习。
(1)手指爬墙疗法。先用患侧手触摸背部,颈部和对侧肩部。离墙50厘米左右站立,双手前上举,以手掌或指尖触墙,逐渐用手指沿墙壁上爬,直到患肢因肩痛或活动受限不能再向上为止,在最高点做一记号,然后双手向下爬,重复做10~20次。每日坚持做3~4次。通
过锻炼逐渐可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2)摆动疗法。弯腰,患肢尽量放松,下垂,做左右摆动10~20次,再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做画圈动作各10~20次。随着肩关节活动的增加和疼痛的减轻,可逐渐增加摆动活动的范围和画圈的幅度。
(3)体操棒疗法。用体操棒,也可选用一米左右长的竹竿、短棒代替。锻炼方法如下。
持棒平举法:两手前握棒,先向左侧平举,左臂伸直。右臂曲时置胸前,恢复体前握棒后再向右平举,重复做10次左右。
持棒上举法:两手前握棒,先平举,后上举,再平举,重复做10次左右。
持棒置头后法:两手前握棒,上举过头,再屈时将棒置于头后颈部,再上举,重复10次左右。
持棒后伸法:两手后持棒,两臂用力后伸,再放口,重复10次。
坚持锻炼数月以上,多数可治愈。
肩周炎病人如何进行自我锻炼 ?
肩周炎患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就是自我锻炼,坚持正确而有效的锻炼可防止和解除粘连,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循环,防止肌肉痉挛,增强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对于治疗肩周炎有明显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
(1)爬墙练习:用力尽量向上爬墙。每天争取多向上数一道砖缝,逐渐可锻炼抬高患肢,直至正常。
(2)划圈法: 划圈动作应象太极拳一样,缓慢、深长,不能用暴力乱抡上肢,以免造成肩袖断裂。划圈分为竖圈、横圈两法。竖圈为前后方向竖着划圈,横圈为上下左右方向划圈,类似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每次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各划15~20圈,也可根据自己的体
质逐渐加量。每天练3~5次。
(3) 拉轮练习:在墙或树上安一滑轮,并穿过一绳,两端各系一小木棍,上下拉动锻炼。
(4) 梳头动作: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可15~20次,每天3~5次。
(5)屈肘甩手: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于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部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6)展翅:站立,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秒钟左右,然后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7)体后拉手 :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后伸姿势下,健侧手拉住患侧手或腕部,逐渐向健侧和上方牵拉。
(8)头枕双手: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头后部(枕部) ,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9)旋肩: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