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20健康网为你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从找到专家到得到答案只需60秒
离线
曾剑 中医综合科  | 主治医师 执业编号: 142510109000078

  • 4637接受咨询
  • 1279点评用户
  • 4.88综合评分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开方不用愁 2

发布时间:2011-01-13 17:52:14  1812人已访问

痛风

治法    祛风湿,祛瘀通络

毛冬青30 黄柏15 忍冬藤30 秦艽15 牛膝15

当归12 白芍12 泽泻12 丹皮12 黄芪30 路路通9

加减

(1)血瘀明显,加桃仁10 赤芍15 泽兰15

(2)疼痛严重,加蜈蚣3条 全蝎6

(3)关节僵硬,加鸡血藤30 乌梢蛇15

(4)出现结节,加穿破石30 海藻15 猫爪草20

(5)出现头晕,加天麻15 剌蒺藜15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    祛湿通络,补肝肾,养阴

麻黄8 白芍12 黄芪25 防已15 薏苡仁25 知母10

川芎8 当归9 秦艽10 羌活8 牛膝12 桑寄生12

加减

(1)痛在上肢者,加桂枝9 威灵仙12

(2)痛在下肢者,加独活12 牛膝改为20

(3)湿重者,加苍术9 萆解12

(4)风邪重,加防风8 海桐皮12

(5)兼有痰饮症,加法夏9 厚朴9 陈皮6

(6)有关节肿痛者,加没药9 乳香8

(7)若皮下出现结节,加制南星9 白芥子8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法    清营透热,益气养阴,祛湿

水牛角30(先煎) 赤芍15 丹皮18 金银花12 生地18 当归10 槐米12陈皮10 知母9 木香10 独活10 白花蛇舌草20 黄芪18 党参18

翼状胬肉特效专验方

本验方共验证1036例,全部显效,最长1剂痊愈,最短三剂痊愈。

组方   黄柏5g  麦冬5g  川芎5g  虫退5g  生地黄6g  归尾6g  防风6g  茯苓6g  杭白菊6g  生大黄5g  法夏6g  淡竹叶5g   冬桑叶5g   制南星6g 地龙衣5g

带状疱疹特效专验方

本门诊共验证此方治疗带状疱诊共计306例,显效96%。最短1剂痊愈,最长15剂痊愈。特别是对重症带状疱疹效果尤佳。

组方   金银花20g     连翘30g      苦参10g    黄芩10g    生薏仁30g       赤芍10        土茯苓30g

加减

①.   皮损色红有丘疹。丘疹密集者加紫草15g 龙胆草30g

②.    皮损深红,有大黄疱疹者加野菊花20g  黄连15g

③.    疱疹溃破且糜烂者加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2g 生甘草12g

④.    剧痛者加元胡15g 延胡索10g

⑤.    后遗症疼痛者单服蜈蚣一条研细末分两次服。

 

 

三叉神经炎特效专验方

本验方共验证103例,效果显著。97%显效。

组方   白附子 僵蚕  全蝎  等份

加蜈蚣8条。钩藤6g 白芷6g 研细末 分两日服完。以助解痉祛风

慢性支气管炎专验方

本方能更好的控制支气管炎的发作。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组方  蛤蚧一对 炒五味24克 地龙74克人参30克 紫河车60克 灸甘草30克 枳壳10克 大熟地 10g 

研研细末蜜为丸每次10克 每日两次 2剂一疗程。

加减喘重:姜南星15克 制半夏15克

咳重:杏仁15克  批杷叶30克。

胆囊炎专验方

本方共计验证1069例。显效84%。

组方  金银花50克 炒枳壳12克鸡内金15克  黄芩12克  生大黄15克(后下)法半夏10克  广郁金12克白芍15克   青皮12克  桂枝10克  海金砂15克柴胡12克    绵茵陈30克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专验方

本方共验证患者306例,86%患者痊愈,93%患者显效。

组方  辛夷花6克 青防风6克 嫩前胡6克 天花粉9克薏米12克 白桔梗5克 生甘草3克

加减

①.   气虚:加黄芪9克白术12克

②.    鼻塞重:加细辛3克黄芩9克

③.    分泌物清稀:加杏仁6克浙贝9克

④.          分泌物黄稠:加瓜蒌皮9克冬瓜子9克

⑤.    粘膜红肿:赤芍9克丹皮9克

⑥.    粘膜水肿:茯芩9克泽泻9克

外用散剂

苍耳子  辛夷花   白芷  薄荷   等份  研细末。吹鼻用,每日三次。

共两周一疗程。

冻疮专验方

本方共验证患者698例,全部治痊。

冻疮酊
组成  桂支10克.苏木10克.细辛10克 .艾叶10克 .生姜10克 .当归10克 .花椒10克 .辣椒1支 .樟脑粉5克. 上药共浸入75%酒精250ml中浸泡5天后,取药液备用.
用法  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用药用棉求蘸药反复揉擦患处,没日三次.
功用  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  冻疮.无论已溃未溃者均宜.
疗效  治疗380例,全部治愈.一般用药3-5天,平均3.5天.
冻疮破溃膏
组成  肉桂.冰片.樟脑各2克 .乳香.没药各10克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和均,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用法   淡盐水清洗疮面,再涂此膏,2日涂一次.
功用   消炎止痛,拔毒生肌
疗效   治疗84例,涂药2-3次,全部治愈.

 

紫草膏

组方   紫草100g,黄芩20g,黄连20g,黄柏20g

制法   取上药,用粉碎机粉末,香油适量熬开,放入以上药粉,然后放入冰片10g,再放入20个纱布条。用时放入铝盒高温消毒。
用法   可用于水火烫伤,先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再用庆大霉素针剂创面,外用紫草膏。还可用于外伤,用上述方法清理好好创面后用纱布条外敷,胶布固定。

 

盆腔盆腔炎 积液灌肠专验方

本方配合口服方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6%。

组方   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黄连20克黄柏15克生香附15克地肤子30克连翘20克冰片15克(后加)

加减   有包块加三菱15克(醋制),莪术15克(醋制),红花10克

制法   浓煎成100ML,不过因为药有点多可以煎一次用3天,

用法    10天一疗程,月经干净3-5天开始,灌肠后抬高臀部躺30分钟,局部热敷,加速吸收。

慢性盆腔炎专验方

本方配方灌肠方使用,效果显著。总有效例96%

组方  当归20~30 g、桃仁15~20 g、红花15~20 g、丹参30~50 g、赤芍20~30 g、乳香15~20 g、没药15~20 g、牡丹皮20~30 g、泽兰15~20 g、香附15~20 g、枳壳15~20 g、牛膝15~20 g、金银花30~50 g、连翘15~25 g、蒲公英30~50 g、败酱草20一30 g,

加减   腹痛加元胡、川楝;腰骶痛加寄生、川断、狗脊,有包块加三棱、莪术;气虚加党参、黄芪。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二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方解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人腹痛”、“瘕瘕”、。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中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我们采用的中药方剂是活血类药物为主,佐以理气类、清热解毒三类药物组成。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灵活加味及调整药物剂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活血类中药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加速血液流动。增加盆腔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同时活血类药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因此有利于营养、氧气的供应及药物进入病变部位,代谢产物的排除,从而促进组织炎症的吸收,转化增生组织和消除包块。理气类药物与活血类药配伍能增强活血药物的祛瘀生新,软坚散结及行气止痛作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生素、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神效风湿祛痛药粉
本方共验证106例,显效65% 无效35%

组方   白芷10g,全蝎10g,僵蚕10g,蜈蚣2条以上药共研为末,

用法   撒虎骨膏或祛痛膏上贴患处,对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止痛效果甚佳。

 

陈旧性骨折泡脚专验方

组方   红花10克 续断20克 土鳖15  千年健20克 乌药20克 独活15克川芎20克 桂枝20克 当归20克白芷20克 骨碎补20克 全虫10克 大黄20克酒炒 

用法   上药以水和酒3:1的比例熬制 10--20分钟 趁热取汤泡脚 一天三次 30分钟 泡脚后药汤回锅 下一次加水再熬再泡。另外可以口服中华跌打丸配合

淋巴结炎验方专验方

组方    防风10克 羌活10克 角刺14克 连翘10克夏枯草15克 银花10克 甘草5克  陈皮6克  桔梗10克 穿山甲10克 昆布10克牛蒡子10克羚羊角粉10克

方解   全方以解毒散结为主山甲皂刺散肿溃坚,连翘枯草解毒散结,牛子桔梗专治咽喉部疾病,昆布牛子散结,双花甘草解毒,羌防升上兼解表。全方配伍精当。故疗效卓著。抗菌素消炎不错,但散结(结节性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不如中药。

本方共验证患者12例,九例有效。

 

痤疮效方专验

本方共验证患者9例,全部有效。

组成    荆芥12克,防风10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黄芩12克,黄柏lo克,桑白皮12克,枇杷叶12克,茜草12克 牡丹皮12克 赤芍15克蝉蜕10克 皂角刺12克,僵蚕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

用法    先将上15味药置于锅内,加水500ml,浸泡10分后,急火煎10分左右,煎约300ML药汁分两次温服;再将锅内药渣加水600ml,煎5分左右即可,取药汁分两次外洗,每次洗约分,15天为1个疗程。

加减    若见颜面、胸、背部米粒大小的白色丘疹,或底部微红者,方中清热凉血之品黄芩、黄柏、茜草、牡丹皮、赤芍皆可减量,一般为3—6克,其它药物剂量同上。若见颜面部鲜红色丘疹,较米粒稍大,有时融合成片者,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皆可减量至3克,加水牛角15克,其它药物剂量同上。

 

慢性肝炎四步曲

肝一方

组方   柴胡15~20克,白芍50克,枳实15~20克,甘草15克,白术15~20克,茯苓15~20克。

适应证: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①  肝区(右季肋部)隐痛(或胀痛、刺痛),腹胀满,食纳不佳,全身疲乏,头晕心烦,目干涩,手足心热,小溲色黄,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滑数。

②肝肿大(少数病人有脾肿大),触之痛,肝功能有改变(或无改变),有蜘蛛痣及肝掌。

加减: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可加龙胆草15克,板蓝根30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加白花蛇舌草50克,公英30克,以清热解毒;舌质红,小溲黄赤,手足热,热重于湿者,可加金银花30克,败酱草25克,大青叶20克;食纳不佳,可加山楂15克,麦芽30克,神曲15克;腹泻除加重茯苓、白术用量外,可选加扁豆15克,山药25克;脘腹胀满加厚朴、木香、槟榔;体弱气虚酌加人参、黄芪;部分正虚邪恋患者可用人参、黄芪与解毒清热之剂合用,肝功能亦多随之恢复或好转。

方解:本方以白芍为主药,取其柔肝止痛,敛阴养血之功,为治肝脾不和、肝气郁滞之要药。适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腹疼痛、痛经、手足拘挛等症。日本吉益东洞氏谓:“白芍主治结实拘挛也。”以白芍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悍”,称之为柔肝。

方解    从临床观察,慢性或迁延性肝炎一般都出现肝气亢盛,肝脾不和之证候,如头晕,目干,五心烦热,烦躁易怒,胁痛,腹胀,疲乏无力等。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气亢逆,则化热而伤血,血热外溢,故出现蜘蛛痣、肝掌,少数病人还出现鼻衄、齿衄等。不少妇女患肝炎有月经不调,随着肝炎治疗的好转,月经亦随之恢复正常。故在治疗本症时,必以柔肝止痛、敛阴养血的白芍为主。方中柴胡疏肝,枳实理气,协同芍药以平肝气之横逆,和以甘草敛肝阴缓肝急。如胃脘痛肝气偏亢横逆犯脾,则出现消化机能紊乱症状,腹胀便溏等,为部分肝炎病人的常见症状,故用白术、茯苓以健脾。

肝二方

组方   当归20克,赤芍15克,生地20克,丹参20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柴胡15克,甘草10克。

适应证: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①  肝区、脾区(左、右季肋部)有顶、胀、热、痛之感,心烦易怒,掌心热红紫,目干,视物不清,有时齿衄、衄,面色黧黑,妇女月经异常,经行发热。

②  舌质紫,有瘀斑,口唇紫,有蜘蛛痣,脉弦有力。

③  肝大或脾大,肝功能有改变。为活血化瘀之剂,但见典型觑瘀证候即可应用,不必悉具。瘀血肝肿大,则用真武汤加活血之剂往往收效满意。

方解   血瘀的辨证有时明显,有时不甚明显,应用本方时,当依据舌紫暗唇青等症状。瘀血作痛系由气血瘀滞所致,“不通则痛”,其特点是“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可作为辨证的依据。

肝三方

组方   人参15~20克,黄芪30克,当归25克,自芍3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枳实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山楂15克,甘草15克。

适应证:用于慢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①  病程久,体质瘦弱,呼吸气短,体衰乏力,食纳欠佳,腰酸腿软,眩晕耳鸣,脘腹胀满,便溏,胁痛。

②  无里热证(间或有假热现象,如口干苦,尿黄,脉虚数)。

③肝脏肿大,肝功能有明显改变,舌苔白润或腻,脉弦细无力。

方解    本方应用于病程久,病人身体虚弱,腰胁作痛,无里热证者。其功效为益气补血,疏肝理脾,寓消于补之中。适用于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肝炎病人除湿邪郁壅实证者外,亦常见虚证,如胀满、嗳气、不思食、便溏等。另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见眩晕、耳鸣,苔白或腻。若脾气虚失于运化,气血不足,可见倦怠乏力,面黄不泽,脉沉细无力等,均可用此方治之。本方黄芪、人参大补肝经生升之气。黄芪性升,对于肝弱而不升之病情最为适宜,故以黄芪为主药,助以人参加强其补气升清之作用。气弱则血不足,故辅以当归、白芍养肝之体以助肝之用(肝体阴而用阳),肝气弱不疏,则气自留结,故用枳实、郁金、丹参等疏其壅滞,参、芪与枳、郁同用“补而不滞邪,通而不伤正”,同时重用参、芪辅以归、芍,又具有“阳生阴长”之妙,更增强益气补血之功。

肝四方

组方:醋炙鳖甲40克,白芍40克,当归25克,郁金15克,红参15克(或党参50克),丹皮15克,青蒿20克,生地30克,丹参20克。

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以下症状为应用本方之依据。①头晕,疲倦,手足心热,两胁胀痛,腰酸乏力,肝掌、蜘蛛痣,面色不华,口唇紫,舌紫无苔,腹胀,鼻衄或齿衄、吐衄、便血,脉弦滑或数。②肝脾肿大,尤以脾肿大为明显,另见血红蛋白、红细胞、自细胞、血小板降低。

方解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育阴软坚的作用。以鳖甲为主药,具有滋阴潜阳,散结消瘕之作用。古人谓治胸胁积聚作痛,或久疟、疟母等症。疟母即脾肿大,故本药为治脾肿大之主药,辅以人参补气,当归、白芍与鳖甲、郁金、丹参合用则“补而不滞,消而勿伤”,此消补兼施乃治瘕积之大法。本证若兼出血,如吐血、便血等,则于方中加入小蓟、藕节、地榆、血见愁、仙鹤草等止血之品。如气虚体弱,可加黄芪25~40克,人参15克。

 

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方

组方    金银花、蒲公荚、白花蛇舌草、海金沙藤、土茯苓、血腥草(后下)、败酱草各30克,黄芩、黄柏各15克,黄连、赤芍各9克,甘草梢6克。

加减    伴发热加柴胡、石膏,头痛加菊花、蔓荆子;口苦加龙胆草、茵陈:纳差加山楂;鸡内金,便秘加大黄、芒硝;小便短赤加山栀子、竹叶;尿道灼热加滑石,瞿麦;尿中带血加茅根,小蓟子;小便涩痛加金钱草、石韦;小便溢脓加马齿苋、蔫蓄;局部奇瘁加白鲜皮,苦参;阴茎肿大加丹参、半枝莲;阴囊肿胀加桃仁、丝瓜络:睾丸肿痛加川楝子、枳壳;白带增多加车前子,泽泻;月经不调加益母草、当归;会阴红肿加苍术、苡米:下腹坠胀加王不留行、荔枝核;小腹刺痛加白芍、玄胡;腰背酸痛加寄生,牛膝;病程较长加生地、玄参、丹皮;反复发作加皂角刺、三七、红花、日久难愈加地龙、穿山甲、僵蚕。

服法    每天l剂,水煎3次,分早午晚饭后服。药渣加水浓煎,滤取药液趁温熏洗外阴部,后再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治疗期间应多饮水,避免性生活,已婚者双方宜同时治疗。局部禁搔抓,忌香燥、煎炸、鱼腥、酒类、辛辣刺激之品。

 

消痹丸专验方

组成    血竭、天麻、红花各450g,秦艽、防风各400g.仲筋草、狗脊各350g,制南星、川乌、川芎、独活,羌活、地龙各250g,牛膝、甘草、当归各200g。

制作    研细末,过100目筛.制成6g蜜丸,备用。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重着肿胀,麻术.屈伸不利等。

方解    方中以天麻,血竭、红花为主药,天麻具有通络止痛、平肝熄风之功,血竭,红花括血祛瘀,蹄风是治风之要药,秦艽是风中润药,与其它祛风通络药独活、羌活、川乌、川芎、制南星联用,加强了祛风胜湿的功效。伸筋草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狗脊补肾阳壮筋骨,碍痹通络.两药同用,益气养血,扶正祛邪。当归、甘草为方中平和之药,具凋理作用,兼养血之功。地龙届虫类药,可祛风湿、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

本方共验证患者276例,痊愈90例,好转127例,无效7例。

 

急性乳腺炎专验效方

本方共计验证患者97例,全部有效。本方可消肿解毒、软坚散结消痈。对急性乳腺炎初起局部发红肿痛,有硬结而未成脓者,收效甚好,一般3-5剂可肿消痛止而愈。

组方    金银花30g,连翘壳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穿山甲12g,王不留行12g,露蜂房)9g,山慈菇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服。

原发性高血压并血糖高专验方

组方    杭菊15 g,石决明15 g,黄芩20 g,楮实子15 g,茯苓30 g,草决明15g,薏苡仁10 g,桃仁10 g,滑石10 g,山药15 g。

加减

阴虚阳亢型加生地、枸杞子,

肝火亢盛型加薄荷、夏枯草,

痰湿壅盛型加法夏、陈皮,

阴阳两虚型加人参、黄芪。

用法    水煎服,1剂/d,早、中、晚3次温服,每次200 ml,连服30 d为1个疗程

本方共验证该病症45例,降压效果明显,配合降糖药服用,血糖控制较好。

 


亲,我能为你提供的服务!120健康网担保,医生服务不满意请投诉并全额退款于您。
指定咨询


购买后,您可以:
随时向我在线咨询1次

35.00元/次 点击查看>
健康顾问

签约健康顾问后,您可以:
1、随时向我咨询,不限次数
2、可以向我电话咨询
3、获得我的回访

120.00元/周 点击查看>
最新服务评价
2020-11-10  | 浙江省温州市

很少看这个消息,今天才看到,

2019-10-11  | 河北保定

很不错的医生,值得信赖

2019-05-30  | 云南省昆明市

怎么找不到你了,大哥

2019-04-10  | 保密

医生,打过电话,没法在给你发信息了,除非在付款了

2019-03-12  | 山西省太原市

非常负责任 很有耐心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