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 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一组药是柴胡和黄芩。柴胡是解经邪的,黄芩是清热药,可以清腑热,我们这里所说的经,所说的腑都是指的少阳胆经和胆腑。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这正是针对了少阳 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柴胡又是个解郁的药,黄芩是清火的药, 这又是针对了少阳病的容易气郁、容易化为的特点。因此,小柴胡 汤中柴胡和黄芩这两个主要药针对了少阳病中的经腑同病和容易气郁、 容易化火的两大特点,当然它应当是主要药物了。小柴胡汤中柴胡用了一次治疗量是 40 克,这个量是 够大的,黄芩一次用了 15 克,人参用了 15 克,半夏用了 15 克,甘草 15 克,生姜15 克,大枣一次用了四枚。 现在有些医生说柴胡这个药容易劫肝阴,容易伤肝阴,尤其是我们 南方一些医生用柴胡的量非常少,说它伤肝阴。柴胡这个药伤不伤肝阴, 这主要看这个人的身体素质。如果他身体平素就是阴虚的,肝肾阴虚, 肺阴虚,那你用柴胡的时候应当适当的量少一些,或者适当,用一些其 它的方法来保护肝肾之阴。用的是鳖血拌柴胡,就是防止柴胡这个药来伤肝肾之阴的。鳖血是个 很好的保护阴液的一种东西。当然我们今天不用鳖血,还是用其它的来 保护肝肾之阴的药物呢,我们临床可以灵活对待。 柴胡如果是为了解热,那20 克以上,真正的是往来寒热的证候,发烧的时候到 39 度以上,或者持续是偏头痛,持续发热的证候,20 克, 30 克,量太少了不行。柴胡要疏肝,10 克就够了。逍遥散里的柴胡不要 用20 克、30 克,要疏肝的话,10 克就够了。你要用柴胡升阳,5 克、6 克就够了。像补中益气汤里的用升麻、用柴胡,那个柴胡量就不能大,3 克、4 克、5 克、6 克,不要再多了,只是用它蜻蜓点水,在补气的基础 上升一升阳气。这是我们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第二组药是半夏和生姜。这两个药都是辛散的,凡是辛散的药都可 以疏通气郁,半夏和生姜助柴胡以解郁,这是半夏和生姜的第一个功能。 柴胡疏肝解郁,在配伍上半夏和生姜这两个辛味的药,它就提高了疏肝 解郁的、疏理少阳气郁的这种作用。半夏和生姜的第二个作用提化痰、 消饮、去水,生姜有利水的作用,有消饮的作用,这就针对了少阳病三 焦不畅以后容易生痰生饮生水的这种病变特点.把痰饮水湿袪除掉之后, 也利于少阳气机的畅达。你看半夏和生姜这两个药能不用吗?半夏和生 姜的第三个作用是和胃降逆止呕,针对了少阳病喜呕的这个临床特点。 对少阳病来说,如果没有呕吐,你看 96 条说“或不呕”吗,那我们还用 不用半夏和生姜呢?当然用,为什么呢?因为它还有两个作用,一个疏 气郁,一个是化痰、消饮、去水。所以用半夏和生姜,不单纯是为了针 对那个呕,它们还有其它的更多的作用。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我们把它简称为参草枣,在治疗外 感发热性疾病的过程中,用了三个补正气的药,把它看成是半个理中汤 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有两个 作用,一个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这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它 可以助少阳的正气,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抗邪能力不足。在柴胡 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的正气来袪邪,这是第一个作用。第二个作用是 补太阴脾气,防止少阳之邪内传太阴。 《金匮要略》、《难经》里都有类似的话,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少阳病虽然不是肝病,但是肝胆相表里,少阳受邪,少阳阳气抗邪不力的话,邪气容易从阳入阴,从少阳内传太阴,所以在小柴胡汤里用了人参、甘草、大枣这三个补太阴脾气的药,还有治中防传, 有预防邪气内传太阴的效果。 可见,小柴胡汤中这 7 个药配伍严密、思路清楚,针对了少阳病的 主要病变特点,所以它在临床上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子。(柴胡 40 克 黄芩 15 克 人参 15,半夏15 克,甘草 15 克,生姜15 克,大枣 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