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 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的这种吐利,是以下利为主,这种下利是越重,因为越拉脾阳越虚,脾阳越虚,下利就越严重。对于太阴的下利来说,大便的特征 是大便稀溏,而且伴有口不渴,自利不渴属太阴,这是辨太阴下利的一 个很关键的地方。不渴,这就排除了阳热性的下利。自利不渴,也可以区别少阴病的“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下利,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它的下利的特征,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自利而渴。 少阴是个虚寒证候,为什么口渴呢,我们上次课提到,那是因为少阴阳 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输布所造成的,但这种口渴, 和热盛伤津的口渴是不同的,这种少阴虚寒的口渴,是喜热饮而不多饮 的,所以太阴下利以大便溏稀,自利不渴为主要特征,可以伴有腹满, 腹中隐隐作痛,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解,
太阴经脉受邪有几种情况呢,一种是一般的气血失和,我们就用桂枝加芍药汤,一种是偏虚的,我们用小建中汤,一种是偏实的,气滞血瘀, 我们用桂枝加大黄汤。 虚实是对偶统一的,而桂枝加芍药汤属于一种中间状态,没有严重 的实象,也没有明显的虚象,只是经脉气血失和而已,所以在加减上只是一味药之差,加上饴糖治虚证,加上大黄治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