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接种
发布时间:2011-03-14 15:29:41 166人已访问
什么是疫苗接种?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例疫苗接种出现在18世纪,至今已经过了近300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接种已成为当今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帮助了无数宝宝远离死亡和残疾。
中国的儿童免疫规划开始于1978年。1986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有4种,2002年增加乙肝疫苗,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增加至5种,预防7种疾病。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麻风腮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使疫苗总数扩大到14种疫苗,可防15种疾病。
疫苗接种,是每个宝宝一生下来,国家就给予的社会福利,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位家长的义务。每年4月25日,是中国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如何进行疫苗接种?
宝宝出生1个月内,应到接种单位(通常是你家附近的医院或社区门诊部)办理免疫预防接种证,并按照上面的指导按时为宝宝进行疫苗接种。负责疫苗接种的医生一般应该会提前通知你什么时候带宝宝去接种疫苗,他也会把宝宝下一次疫苗接种的时间写在接种证上。宝宝的免疫预防接种证是他将来入托、入学都需要查验的证件,因此,一定要妥善保管。
对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方式,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疫苗接种服务。
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根据2007年开始实施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201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按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腮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这些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会有差异,所以你还是要以当地的防疫部门发的接种计划通知为准。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