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是指人在胎儿时期,从腋窝一直到腹股沟这两条线上,有6~8对乳腺的始基,到出生前,除仅保留胸前的一对外,其余部退化了。极个别女性有多余的乳腺没有退化或退化不全的异常现象,故又称为多乳房症。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最常见的部位在腋窝,副乳常见有3种情况;①有乳腺组织,无乳头;②有乳头。无乳腺组织;③ 有乳头,又有乳腺组织。
超声图像
一、部位异常:多见于腋窝区;
二、部位浅表:在皮下脂肪层内,呈紧密关系,分界不明显;
三、副乳组织无包膜, 与周围的组织境界不清;
四、副乳实质回声一般略低于正常乳腺组织或强弱相间,高于脂肪组织,光点增粗,分布不均,里面可见腺管样结构;
五、哺育期:腺体增多增厚,腺管扩张,并有乳汁流出。
一例哺育期副乳(合并了一个纤维瘤),最后一幅图为正常部位的腺体
相关知识:
副乳的超声诊断离不开病理诊断,而病理诊断以组织学检查见乳腺小叶或乳腺导管结构为标准。乳腺位置表浅,一般位于皮下脂肪层内,部分几乎与皮肤相连,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在皮下脂肪层内找到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的回声,且位于乳嵴线上,则诊断副乳腺相当可靠。副乳腺多以高回声的类乳腺样回声为住,边界不整齐,无包膜回声,但在周围脂肪组织的衬托下,边界较清晰,病理可见由大小不等导管及腺泡构成的乳腺小叶,部分可见腺体及导管扩张,此种回声的副乳腺超声诊断率高;而在探查等回声副乳腺时,因其与皮肤相连,应调节近场回声为最佳状态,本组病例内部回声较均匀可能与仅有乳腺导管结构有关,因病例数少,还不能十分明确。而低回声脂肪样组织者内有少量的乳腺小叶结构回声,界限多不清晰,范围较大,病理见脂肪组织内少量的乳腺型腺体及导管,此种回声的副乳腺因脂肪多,腺体组织少,超声往往容易漏诊,往往误认为是增厚的脂肪组织,因此应仔细寻找腺体回声。这与廖谦和所描述的副乳腺病变多呈扁平状,直径1~8cm,灰白、灰黄或黄白相间,质韧,大者切面同正常乳腺组织,小者仅在脂肪组织中见一灰白区相符。医学网站,医学论坛,医生晋级,执业医师考试,医学资料,医学论坛,健康网站,医师维权* v7 V1 ~- ?7 L. | V$ z. P
不典型副乳腺与腋窝部的脂肪堆积、脂肪瘤及肿大淋巴结相鉴别:1.脂肪堆积表现为脂肪层回声增厚,回声增强,边界不清。2.脂肪瘤:回声变化很大,多呈低回声,内见纤细状强回声,血管脂肪瘤、纤维脂肪瘤多为稍强回声。边界多较清晰,包膜有或无。3.腋窝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晰,包膜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皮质呈低回声,髓质呈高回声,多可见淋巴门结构。以上病变声像图均不受内分泌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副乳腺超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临床症状和副乳腺声像图不典型的病例,可进行月经周期的二维图像对照观察,以提高超声的正确诊断率。
另有人分析了21例副乳腺的超声表现,只有1例副乳腺内见点状静脉血流信号。
摘自《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志》2008年第6期:《腋下副乳腺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副 乳 副乳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发育畦性.它常为发育不全的组织,多数像婴儿的乳房,或者只见一点皮肤色素加深,中央可有一点点皮肤增后,类似小小的乳头.有的仅有乳腺,有的仅有乳头,但也有在腋部可见完整的乳体(乳头.乳晕,腺体),且较大.月经前副乳也发胀疼痛,妊时明显增大,有乳头着在脯乳期间甚至还分泌出乳汁来
怎样鉴副乳症易在妊娠哺乳期发病
|
副乳症亦称多乳症,属于乳房畸形病变,此病在门诊并非少见,由于人们对它认识不足,很多病人常被误诊为“淋巴结炎”、“腋窝皮脂腺囊肿”等,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副乳症是病人在胚胎时期,长到约9毫米时,从腋窝到大腿根部可以划一根线(叫乳基纸,是人为划定的)。在这条线上可以生长有6—8对乳房始基,它是由外胚层上皮组织发生而来的。在正常情况下随着胎儿逐日长大,这些乳房始基由下而上地逐渐退化消失,到胸部保留一对,继续生长发育,这就是每个人胸前的一对正常乳房。如果胎儿接近临产时,若腋窝附近的乳房始基尚未完全退化,胎儿出生后,残留的乳房始基随胎儿出生隐匿起来,到了成年或妊娠时,身体内分泌有了变化,这个残留的乳房始基也可以进行发育,最后发展为副乳症。副乳有的有乳头乳晕伴随,有的则无乳头乳晕。有乳头者在哺乳时,可以有乳汁溢出。副乳的分布,多部分在双侧腋前区,亦有的分布在正常乳房的上方或者双侧腹股沟处(双侧大腿根部)。 有许多女性怀孕以后述一侧腋下或双侧腋下,出现胀痛,并呈进行性加重,有时还述说胀痛的部位还有“肿块”出现。根据病史和查体所见,基本可以确定这是副乳腺在妊娠出现的发育症候群所致。如果在病人出现肿块的附近,发现有副乳头或副乳晕,其诊断会更加确定。 为什么在女性怀孕时会发生副乳腺发育症候群呢?女性的正常乳房发育,是遵循着一条发育轴链启动后进行发育的,也是按人体生长发育的程序进行的。所以体内只要分泌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其他辅助激素,女孩和男孩都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发育,直至成年生长发育完全为止。 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未退化净的乳腺残留组织随新生儿出生携带至体外,掩盖在某一部位(大部分有腋窝)长期隐存起来,这就是以后发展出现的副乳腺。它们可以隐藏数年甚或数十年不发病。在儿童正常发育期间的内分泌激素,虽对它们有所刺激,但仍构不成发育成副乳腺。然而,在妊娠和哺乳期,由于乳房内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分泌量过高,从而对副乳腺组织是一次较大的激惹,致使副乳组织形成发育态势,临床上可出现胀痛、肿胀、形成副乳腺团块。这就是为什么副乳腺易在妊娠和哺乳期发病的重要原因所在。如果哺乳腺成形后,也可以在以后长期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经前胀痛,月经来潮后,胀痛可自行缓解。 |
手术指征:
副乳是否要手术治疗,以何时手术为宜,目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不需处理,有人主张切除。一般认为无症状而且质地柔软的副乳可定期复查,不必即时手术治疗。对有以下表现者应以手术切除为妥:
1、 副乳作为多乳畸形,影响外观;对于较大的腋前副乳影响美观、着装者,并患者有迫切手术的要求,可接受手术治疗。
2、 内有明显硬结;有副乳纤维瘤、乳头溢液、肿块明显胀痛者,有一定恶变可能者;肿块近期增大显著者,可考虑手术。
3、 有明显疼痛症状;疼痛症状影响患者生活;
4、 有副乳纤维瘤或乳头溢液者应行手术治疗。
5、 诊断不清,不能除外其它肿瘤者。
手术方法:
1、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下进行,仅少数在局麻下进行。局麻不利于电刀游离皮瓣,也不利分辨脂肪和副乳腺体组织。
2、切口选择应考虑美观、隐蔽。对于腋前副乳选择胸大肌外缘斜梭形切口,这样患者术后穿着背心看不到手术瘢痕,患侧上肢活动时切口张力较小,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及上肢活动。在胸大肌外侧缘或腋下肿块表面作斜梭形切口,完全切除后,创面置橡皮引流管和负压吸引。拔管时间在72h后。
3、副乳无包膜,手术时应将皮瓣游离至包块边缘,切除范围应足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将副乳组织整块切除,以防复发。腋前副乳应切除至胸大肌筋膜外缘,底部达皮下深筋膜。腋下副乳前至近胸大肌处,后至近腋窝后缘,底部亦达皮下深筋膜。
4、对于副乳癌的治疗,手术时切除范围至少距肿块边缘5cm,将其肌肉组织同时切除,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其它治疗同乳癌。
5、创面置橡皮引流管和负压吸收,有利于皮瓣贴合生长,72h后据引流量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管。拔管过早,发生皮下积液、积血。
术后病理:
病理学检查发现,发生小叶增生者4.34%,导管上皮增生者13.04%,,有纤维瘤形成者7.61%,另有文献报道,副乳可恶变。
副乳乳腺癌
副乳癌是乳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极为少见,占乳癌住院病人的1.13%。副乳可以发生恶变,据一组资料统计,副乳的恶变率为63%,腹股沟处副乳的恶变率为24%,对不起任何生理作用的副乳应做预防性切除,尤其35岁以上者,以防止恶变。
副乳乳腺癌的诊断:
发病前即有副乳病史,对诊断本病有参考价值。
副乳癌的诊断,要注意与同侧乳房腋尾部癌鉴别,以下几点可供诊断时参考:①临床检查见有副乳,其与同侧正常乳房无联系,不是正常乳房的延续,而是一个孤立的结构;②显微镜下见到乳腺小叶或腺管结构;③非乳癌的转移。
发生在腋下的副乳癌必须先除外乳癌引起的腋下淋巴结转移,临床需结合乳房扫描、B超或X线检查,以明确腋下是原发癌而非转移癌。通过病理检查能发现腋下为独立的乳腺组织与乳房无关;镜下除见乳癌组织外,还能见到腺小叶结构,这样才能确诊为副乳癌。
任何部位的副乳均可发生副乳癌,但以腋下、腹股沟处多见。这些部位邻近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丰富的区域,因而癌的扩散和转移比较早,这是本病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生在男性的乳癌很少,男女之比为1∶100。在诊断男性腋下肿块时,应注意有无副乳癌的可
好好好好
好评
谢谢孔医生
服务蛮好,但是感觉可能不是妇产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