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是学西医的,产后风湿病这方面的知识听过,但是从来没学过感兴趣的朋友咱们可以多多交流.
产后风湿病俗称“产后风” “月子病”。中医指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感受风湿寒邪所引起的肌肉关节酸困、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生产和哺乳究竟给女性带来哪些变化?
系统 | 相关变化 |
生殖系统 | 子宫复旧,胎儿作为异己娩出体外,胎儿产生的血清因子撤除,母胎的微嵌合体 |
神经内分泌 | 雌激素 、孕激素、HCG降低,HPL先降低后升高,产后48小时皮质醇下降至孕前水平,但ACTH的分泌滞后恢复 |
应激系统 | 对创伤疲劳的应激能力减弱 |
免疫系统 | 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增加(抑制后恢复)母体接触胎儿HLA抗原抑制作用去除(越不相容缓解率越高) |
骨骼肌肉 | 代谢的调整、孕育期与哺乳的亏欠、载荷及机体调节 |
社会心理 | 体形变化、生活和家庭的压力,角色的转换 |
产后是女性独有的免疫事件
性激素为天然免疫调节剂,雌性比雄性免疫能力强。雌激素----免疫增强剂(至少在体液免疫反应),雄激素和孕酮(以及糖皮质激素)为免疫抑制剂 。影响应激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状态。
优势:更成功地抵制炎症,肿瘤发生率低,更长寿
劣势:更容易患自身免疫病
药理剂量的雌孕激素抑制免疫
孕期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和类固醇激素比非孕期升高4-100倍
孕末期雌孕激素升高50-100倍,类固醇激素比非孕期升高4倍
产后两天很快降至非怀孕时的水平
产后常见骨关节问题
一 纤维肌痛综合症
最常见,喋喋不休
广泛多部位的疼痛与软组织压痛
睡眠障碍、疲劳、晨僵
抑郁、焦虑、头痛、肠激惹综合症
无关节肿等客观检查的异常,但可继发于关节炎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教育、对症、锻炼、抗抑郁制剂
二 致密性骨炎
妊娠、劳损、盆腔感染、外伤等有关: 妊娠黄体分泌松弛素使关节松弛,失去稳定性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变宽、活动性增加
随妊娠或生产次数的增加而加重,表现为慢性腰骶部疼痛和发僵,80%为一侧性,尤以步行、站立及负重为剧,但多可忍受
90%为女性,20-40岁, 临床检查大多无异常(除腰部肌肉紧张)少数可出现①骶髂关节部叩痛及压痛。②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1/2-2/3部位有明显的骨硬化区,呈三角形者尖端向上,密度均匀关节间隙则无改变无骨质破坏。
三 骨关节炎
关节、肌腱和韧带负担过重
产后退化的足跟部的脂肪垫对体重的支持和运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减弱,产生充血、水肿、疼痛
分娩时肌肉组织和关节韧带过劳
四 骨质疏松、
经历了孕产期,女性骨矿物质的含量将降低7-11%
产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国外10%,国内6.2%,
出现在产后的几周
脊椎骨的疼痛、骨折
补钙:消除孕期的某些身体不适 预防一些产后并发症
监测BALP比血钙、血磷结果更可靠,能更好的反映孕妇骨代谢的情况
五 骨坏死
罕见,高凝状态,血栓,应力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多见
髋关节痛、腹股沟深部痛,放射到背部、大腿或膝部
普通X线摄片显示疼痛侧股骨头局部的骨质疏松改变。磁共振成像用于早期诊断。
六 反应性关节炎
无具体患病数据
临床中经常见到,可能与产后应激、产褥感染等有关
发热、关节肿、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等
妊娠后期及产后高度危险
妊娠后无变化者 25%-56%
妊娠病情好转者 6%-25%
妊娠中病情恶化者 24%-75%
分娩后恶化者 17%-55%
妊娠后初发SLE者 10%-28%
妊娠后死亡者 1%-17%
产后恶化的危险因素
孕前3-6月狼疮活动
合并有狼疮肾炎
未哺乳
哺乳时间越长危险越低
常见风湿病产后的变化-------类风湿关节炎
妊娠期缓解率为54%~90%,多出现于妊娠早期(3个月内),妊娠7~9个月时缓解程度最高
产后的哺乳行为和高泌乳素血症诱发或加重
不育的妇女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性较高
多产后1~4月内复发,6~8月100%复发
产后2周、2~4周、4~6周、6~8周及8周后复发率分别为9%、17%、27%、12%及35%
常见风湿病产后的变化-------强直性脊柱炎
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者占7-8%,其中多数在妊娠的4~6个月,另有12-15%出现在产后
Ostensen等对欧美人群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稳定、改善和恶化的比例无差别
外周关节病变为主的病人和生育女婴者病情缓解比例较大
以腰痛为主的病人在妊娠中间可能会加重。周关节症状缓解妊娠期间发病者所占比例为21%,且生育头胎者发病风险增高
强柱产后复发的危险性高,多在产后6个月内,持续2~4个月后,多数均可回复到妊娠前状态
治疗方案的选择
病情的活动性
严重程度
病人的预后判断
治疗经过
病人对疾病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期望
小结
产后是女性独有的免疫事件
产后是风湿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产后风湿病是一组复杂的疾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