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
诊 断
主要表现: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多在排便时出现手纸带血、滴血或射血。肛门检查见齿线上粘膜半球状隆起、充血。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可脱出,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
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期。
Ⅰ期 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
Ⅱ期 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
Ⅲ期 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纳,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因充血、水肿和血栓形成,可致肿痛、糜烂、坏死而成内痔嵌顿。
鉴别诊断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时脱出物是环状或螺旋状,表面光滑,无静脉曲张,一般不出血,脱出后有粘液分泌。
直肠息肉 多见于儿童。脱出的息肉广般为单个,有长蒂,头圆,表面光滑,质较痔核硬,可活动,容易出血,但多无射血、滴血现象。
肛乳头肥大 呈锥形或鼓锤状,灰白色,表面为上皮,质地较硬,一般无便血,常有疼痛或肛门坠胀,过度肥大者,便后可脱出肛门外。
直肠癌 中年以上多见。粪便中混有血脓、粘液、腐臭的分泌物,大便变细,便次增多,有里急后重便意,指检可触及菜花状块物,或凹凸不平溃疡,质地坚硬,不能推动。
下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直肠血管瘤、憇室病、家族性息肉病等,常有不同程度的便血,需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才能鉴别。
辨证论治
(一)内治 多适用于Ⅰ、Ⅱ期内痔;或内痔嵌顿伴有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
1.风伤肠络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清热凉血扶风,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2.湿热下注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苔薄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渗湿止血,方用脏连丸加减。
3.气滞血瘀 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形成水肿,触痛明显。舌辖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治宜清热利湿,扶风活血,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 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糖。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宜补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外治 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嵌顿肿痛、出血等,常用方法有熏洗法、外敷法、塞药法、枯痔法等几种。
1.熏洗法 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或伴脱肛者都可应用。以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用药液作热湿敷,具活血止痛,收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
2.外敷法 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以药物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扶腐生肌等作用,应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各种油膏、散剂,常用消痔膏、五倍子散等。
3.塞药法 用药物制成锭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作用,如痔疮锭等。
4.枯痔法 即以药物敷于Ⅱ、Ⅲ期能脱出肛外的内痔痔核表面,具有强度腐蚀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坏死,达到痔核脱落痊愈的目的。枯痔散用于痔核表面鲜红色或青紫色的疗效更佳,用时需用棉纸把痔核同周围皮肤隔离。灰皂散用于痔面微带灰白色的也能收到疗效,但灰皂散的副作用较大,涂药时容易伤及正常组织,对较大的内痔挤在一起时,难于上药,对混合痔容易引起肿胀疼痛,此法目前己少采用。
其他疗法
(一)手术
1.注射法 注射法在国内外早已被采用。按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硬化萎缩和坏死枯脱两种方法。由于坏死枯脱疗法术后常有大出血、感染、直肠狭窄等并发症,故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都是内痔硬化剂注射疗法。由于不断的改进了注射法和注射剂,因此扩大了注射疗法的适应证。
2.插药疗法(枯痔钉疗法)
3.结扎疗法
(二)手术后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1.疼痛
2.小便困难
3.出血
4.发热
5.水肿
预防调摄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时间在5分钟内的良好习惯。
2.注意饮食调和,多喝开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物。
3.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
4.患内痔后应及时诊疗,防止进一步发展。
不给你差评我都睡不好觉,老子在那里等你半天
蛮好的,医生认真负责,
非常感谢!祝您愉快!幸福!
态度非常好,工作很认真
医生态度很好,谢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