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新进展综述(摘译:hjjfrank)
黑斑病:最新进展 第一部分(疾病特点)
:黑斑病也称为黄褐斑、妊娠斑,是一种后天形成的常见对称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可见于全球所有人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黑斑病会因激素和日光照射而加重。因此光保护和避免诱发因素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最近发现,黑斑病的病原学因素包括干细胞因子,c-kit,以及神经和血管生长因子。对黑斑病病因学认识的加深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黑斑病在美国南部拉丁美洲妇女的发病率最低,为8.8%,在东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高达40%。其主要累及Fitzpatrick类型为III和IV型的人群,常持续存在至妊娠后数年
_临床和病理特点
1、面部中央型是色斑病最常见的类型。根据色斑位置,可将黑斑病分为以下几类:. a)面部中央型:色斑分布于额、面颊、鼻部、上唇和下颌
面颊型:色斑主要位于双侧颊部和鼻部。
下颌型:色斑位于下颌支
2、借助Wood灯这种能准确分辨表皮或真皮色素的工具,最近的研究发现真皮内常存在黑色素沉积。这一点人们之前可能并未有所认识。3、黑斑病可能是由于皮损出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而非数目增多。
发病机制:
1、黑斑病在家族成员中高发病率表明其病因存在遗传因素。2、日光照射是常被报道的加重因素,原因可能为紫外线导致黑色素细胞刺激因子上调。
4 尽管黑斑病常伴有激素水平的改变,但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黑斑病与血浆激素水平有关。4、当开始口服避孕药时有黑斑病发病征兆,如有可能需停用避孕药。总之,激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而引起黑斑病。5鉴别诊断
黑斑病需与炎症后色素沉着,日光斑,雀斑,药物性色素沉着,光化性扁平苔藓,面部色素性棘皮病,太田痣,局部黑变病,后天双侧太田痣样斑疹(Hori’s 痣)相鉴别。
黑斑病评估:面积和严重性指数
黑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MASI)是最常用的标准化评估黑斑病的工具。评分依据为色斑所占皮肤面积和颜色的深浅。生活质量的研究:评估黑斑病的影响( ?0 @/ k2 x( F5 ~0 W& `5 w
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即便很小面积的色斑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
教育水平低或有潜在精神疾病的患者最容易因黑斑病而引起精神疾病。
黑斑病:最新进展 第二部分(治疗方案)
黑斑病的一线治疗是局部应用影响色素生成的药物,广谱防晒,以及用粉底掩盖。二线治疗包括额外加用化学剥脱,但对皮肤颜色深的患者需慎用。激光和光子治疗可能对某些顽固性黑斑病患者有效,但很有可能使色斑加深。因此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防晒霜及粉底掩盖黑斑病)
紫外线和可见光均可诱发黑斑病. UVA或UVB均可诱发黑斑病。应选用同时防护UVA和UVB且SPF大于30的防晒霜。
同时应用物理性遮光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应提高使用频率。
常规应用广谱防晒霜既能预防黑斑病又能提高其它局部用药的治疗效果。! 3、粉底掩盖色斑也是黑斑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 r A( V) ) t# y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黑色素细胞的酶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
、酚类化合物(氢醌)
氢醌是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经广泛研究发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过度色素沉着的药物。随药物浓度增高,疗效增强。
% w- q4 Y1 n& E. s) ? Y/ ~尽管氢醌的应用存在着争议,既往的文献资料显示氢醌是一种安全的治疗黑斑病的药物。8 t+ N0 Z5 p5 t- E5 W
2、维a酸类
* Q" c- m ? h7 N+ @维a酸的治疗原理是促进角质细胞代谢,减少黑素小体的转运并提高其它活性成分的通透性。
/ O$ _9 h" h4 n5 A( J. B维a酸可有效治疗黑斑病,但常引起过敏,且单独应用需较长疗程方可见效。
9 I) R4 x) h S+ k1 Y! i& x( a对维a酸类不耐受的患者可选择阿达帕林(一种合成的维a酸类药物)。
0 {. h7 m3 S5 ?/ J3、联合用药
& Y9 R k a+ L7 `将氢醌,维a酸,以及皮质醇激素联合应用对黑斑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 x1 ?0 h. }5 P7 y9 K
药物联合的一个理论基础是维a酸减少氢醌的氧化并提高其通透性;激素可减轻药物刺激并降低细胞代谢水平,进一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 O8 Z( P3 c$ K, J7 a* f
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之一为:4%氢醌,0.05%维a酸,和0.01%的氟轻松。1 t; Z5 W3 w9 A2 n3 e" `( h)
将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是最有效的黑斑病治疗方法。此外,4%氢醌联合常规防晒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单独应用维a酸类效果不佳。
9 S7 e. H1 Z: w9 4、其它常见外用药物
" @ v1 q$ d- b p$ ]壬二酸,曲酸,维生素C,熊果苷/去氧熊果苷,甘草提取物等均可用于黑斑病的治疗。
% s) s( ?9 N k1 J- b: C2 k9 u
- R" n# }6 7 B, p; C% h化学剥脱1 p4 h3 u, P. u* `
1、羟基乙酸是治疗黑斑病最有效的α羟基剥脱药物,但应用时应慎重。
. - _$ H G8 g+ X7 R2、羟基乙酸是一种浓度依赖的剥脱药物,可作为局部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治疗前最好先用氢醌治疗2周。% o" K" Y# L) Q; u
3、治疗前必须向患者明确说明其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炎症后色素沉着)。
( . I; E5 }3 a. c5 A: }% j采用羟基乙酸剥脱时应用时应用脱色剂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几率。
0 C2 B! X6 t. h9 g, B) _. y4、水杨酸剥脱对黑斑病治疗效果不佳。& W" L" g$ S( E8 K# m1 o
: u3 N2 k3 P+ }% S1 y, F% z
激光治疗 Y6 p: A8 [- u" N) l9 |
1、Q开关红宝石激光和铒YAG激光均会使黑斑病加重
* @% w% V0 T5 Y$ b2、二氧化碳激光与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并不能使黑斑病得到改善,且对深肤色人群使色斑加深的风险较大。
1 k. w: l. z5 S1 q3、点阵换肤治疗黑斑病已得到FDA的认可,已表明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对照试验以明确其对黑斑病的效果。9 o M) E3 C5 a Y3 @1 n) ^* q) ~( U
4、高频脉冲光(IPL)可能对顽固性黑斑病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o6 m, x9 n; T# X7 _
5、溴化铜激光可能对黑斑病有效,特别是有明细血管扩张的患者。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转载请注明出自论坛@医学美容时讯 http://bbs.aesthetictimes.com/bbs/,本贴地址:http://bbs.aesthetictimes.com/bbs/viewthread.php?tid=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