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硅胶假体的雕刻体会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陈从柏(431700
固体硅胶是隆鼻术最常选用的材料。隆鼻术虽是一种较简单的手术,但是常见并发症却很多,如假体偏斜、下滑、外露等等。我们认为除手术操作要精确外,硅胶假体的选用及雕刻不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自1998年开始作者全部使用“L”型硅胶假体,在雕刻时形成三个固定点:①“L”型硅胶短臂;②假体深面中部凹槽;③假体上端的“V”型开叉。应用于临床123例,在防止其偏斜、下滑外露及使鼻假体稳定、外形美观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一临床资料
本组23例,女21例,男2例。均为单纯性鞍鼻或鼻梁偏低者,年龄18~45岁。材料均为国产“L”型固体硅胶假体。采用鼻孔沿鼻柱侧壁切口,术后未作外固定。除2例心理不能接受取出假体外,均未发现受术者出现假体偏斜或下滑外露。术后随访2个月至4年,效果满意。
二手术方法
2.1 首先依据受术者鼻尖的高低及宽窄、鼻唇角等修整“L”型假体的鼻尖及其短臂,使其细长而圆滑,短臂长度到鼻小柱根部。然后把修削好短臂及鼻尖的假体与鼻长轴平衡紧贴鼻尖部,放在受术者鼻背上,术者用左手食指、拇指在假体中部即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轻压,根据此处鼻骨的高低、宽窄而于此处假体深面(贴骨面)挖一深浅、宽窄不同的凹槽。再根据“黄金点”定出假体上端“V”型开叉的下点。 在鼻支架内面挖凹槽适应突出骨面2.2鼻假体的植入,作鼻孔缘鼻小柱侧壁切口,沿鼻骨在鼻背筋膜下向上剥离至“黄金点”上约0.5cm,再在鼻小柱贴鼻翼软骨内侧脚前面向下分离至鼻前棘,然后植入假体。
三 讨论
3.1 第一固定点 “L”型假体的短臂。“L”型硅胶假体它更能有效地防止假体下滑穿破皮肤。3.2 第二固定点 假体中部鼻背面的凹槽。3.2.1 假体中部鼻背面的凹槽,使粗糙接触面增大,从而使假体与鼻骨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防止假体以隆起的鼻骨为支点,形成“翘翘板”。3.2.2 重度的驼峰鼻需以手术凿除部分鼻骨矫正,但轻度的则可通过假体相应部位的凹槽·予以矫正。3.3 第三固定点 假体上端的“V”型雕刻。以往的假体上端是修整成“∧”型,作者发现其尖端易偏斜,故将假体上端修剪成“∨”型开叉,形似“燕尾”。3.3.1 额骨与鼻骨连接处呈“倒三角形”凸出骨面,此处形成一定的鼻额角及鼻根宽度。据此把假体上端修剪成正面呈“∨”型。横截面为弧型,使假体在常规分离好的鼻背筋膜紧压下更服贴地卡在“倒三角形”的骨面上。3.3.2 由于假体上端“V”型开叉,使假体能准确地卡在鼻梁中央,不易偏斜和左右摆动。以后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分叉间,更能起固定作用,而术者术中可根据“V”型开叉的两翼手感判断假体是否偏斜,不易受分离空隙宽窄的影响。3.4 假体雕刻注意事项3.4.1 鼻梁低、鼻尖高而不需隆鼻尖的受术者,“L”型假体的鼻尖及短臂要雕刻得较细薄,使短臂的长度仍要达到鼻小柱基部。3.4.2 假体中部贴鼻面凹槽的深度及宽度要根据每个人鼻骨与鼻侧软骨相接处的高度、宽度而定。要求鼻背线条柔顺流畅,假体放置后,轻压假体凹槽处,如有空浮感,则为挖得过深,如“V”型开叉处有空浮感则为挖得过浅或分离空隙不够。3.4.3 “V”型开叉的低位点在“黄金点”上,而其边缘要修整得薄而尖,“V”型的侧面角与患者的额鼻角度一致,“燕尾”的长度为0.5~0.8cm,放置时由于其薄而尖,故不会有特别阻力。但分离空隙要相应大一点,并在术中手感其有否折叠。
参考文献.
1张健明 王晖 “L”型硅胶假体三个固定点雕刻隆鼻术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8,1:39
2潘宝华 艾玉峰 郭树忠等 隆鼻术中固态假雕刻技巧《中国美容医学》,2001,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