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是事实,但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依然严峻。目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微生物污染
在我国,迄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仍居首位,占39.62%,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8.56%,动植物和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的比例均在10%上下。如果进一步分析在生物污染中,细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种污染。在中国,由细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居首位,其中,肠类弧菌占31.1%,沙门氏菌占17.9%,在食物产、加、销、储、运等各项环节,工艺方法不当或卫生操作疏漏等都 会造成细菌和致病菌超标,危害食品质量。
二、化学性污染
污染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滥用杀虫剂。二是滥用兽药。三是滥用添加剂。四是农业环境污染。由于土壤、空气和水源等方面的污染,进而导致农业环境受污染,直接造成食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三、生产加工经营环节污染
由于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检验调和不完善,检验手段落后,致使畜牧业疫病时起时伏,甚至一些高危疫病重新抬头,新的疫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呈现范围扩大趋势。
另外,在我国食物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水平低,大量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的产品很难达到质量标准,缺乏生不符合卫生质量标准食品的必备生产技术条件,难免导致食物二次污染。
四、食源性疾病
从目前统计数字看,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为2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不到实际发生的数量的1/10,这意味着中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按照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近几年食物中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五、市场混乱
食物流通的载体是市场,1然而,由于目前中国包括食物在内的商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存在市场主体不成熟、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设施不先进、市场分布不平衡、市场中介作用不到位,、城乡市场不协调等,“六不”问题。导致食品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致使食物安全问题警报不断。多年来,食品安全违法事件不断发生,像毒米、毒酒、毒油、伪劣奶粉、毛发酱油、陈馅月饼、瘦肉精、增白剂,以及食物未标注转基因标识等,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也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六、百姓科学营养知识贫乏
民众科学营养知识缺乏,存在多种食物营养“误区和盲点”,成为危害食物安全的隐患。诸如,以为多吃大鱼大肉就高营养,结果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吃胖了身体吃出了多种疾病,以为每天吃补品和保健品就能保障健康,殊不知一日三餐的膳食安排不合理就会损害健康;以为吃米面越精越好,殊不知粗食营养更丰富,适量吃些粗食有益于健身强体;盲目追求食物消费模式“西化”,特别是营养十分单调的、被营养学家称为“垃圾食品”和“能量炸弹”的“洋快餐”,结果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肥胖症等“富贵病”发病率不断升高。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隐忧。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使人惊醒;中国必须采取配套的、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亿万居民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