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类方主治中医病38种,广涉内、外、妇、儿、五官等多个领域,且不限外感内伤,既包括感冒、疫证,又包含虚劳、臌胀,乃至疟、痢等。与此相应,主治症状有199组13类,几乎涵盖了人体的各个系统。不仅如此,类方主治低频症状(即出现频次为1或略多的症状)甚多,不妨称其为补中益气汤类方的“或然症”。与高频症状相比,这类症状涉及内容更广泛。此外,阴性症状组别较多。综上所述,类方主治的很多症状可出现,也可不出现。这一现象与同样运用十分广泛的小柴胡汤相似。《伤寒论》96条例举了小柴胡汤的7个或然症,101条又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由此可知补中益气汤类方临床运用之广。同时,补中益气汤类方还可在胎动不安及妊娠中应用,表明其配伍的安全性,这也是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基本条件之一。
补中益气汤类方主治症状错综复杂,今规范归类后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①从症状频次角度,类方症状出现频次最高的为发热,其次为倦怠,头痛,口干渴,四肢少动,恶寒,气喘,纳差,烦躁,泄泻,脉洪大,自汗。②从症状类别角度(不含其它症状类),类方症状表现最多的为精神神志体质类,其次为寒热类、疼痛类、饮食口味类、咳喘类等。补中益气汤类方的主治,与现代对补中益气汤主治的认识相似,即脾不升清、气虚发热、中气下陷。但仍有几点需进一步探讨如:精神神志体质类(倦怠、四肢少动等)、饮食口味类(口干渴,纳差等)及泄泻、自汗等排名前列容易理解,但寒热类、疼痛类、咳喘类成为高频症状却是现代认识的盲区。特别是在这些类方主治中发热可与恶寒、恶风同见,这与目前对气虚发热的一般认识是不同的;而疼痛的部位几乎可遍及全身。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