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种侵犯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蔓延较快。目前用青霉素治疗梅毒.大部分患者获得满意效果。评价梅毒的治疗效果.血清反应素抗体转阴是极其关键的指标。临床上发现多数患者经过正规的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反应素抗体可在一二年内转阴,但有部分患者的梅毒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下降至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呈血清固定sero—resistance)状态。为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笔者对过去10年有完整资料记载的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经过正规驱梅治疗后.大部分梅毒患者的血清反应素抗体可转阴。本组资料显示:423例梅毒患者中82.5%的患者梅毒血清反应素抗体在2年内可转阴。这些患者中的大多数(89.1%)在1年内RPR试验阴转。关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组423例梅毒患者中有74例发生血清固定,发生率为17.5%。其中潜伏梅毒患者(包括早期和晚期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最高(40.5%),二期梅毒次之(17.5%),一期梅毒发生血清固定的最少(3.8%)。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主要与梅毒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RPR试验初始滴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笔者曾观察91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1】,一期梅毒治疗后RPR试验阴转比二期梅毒快。说明梅毒治疗越早越易转阴。从血清固定形成的时间(指初诊到血清滴度固定不再降低的时间)来看。潜伏梅毒形成血清固定的时间较显性梅毒晚,且固定滴度较高。一期梅毒与二期梅毒大部分患者(分别为85。7%和63。6%)在半年内定者仅为26.7%,有33.3%的患者在1年后才发生,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过去10年中,后5年各期梅毒患者的血清固定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前5年潜伏梅毒的患者只占19.5%,而后5年占33.8%,而且多为病期不的潜伏梅毒。后5年发生血清固定的40例潜伏梅毒患者中有26例是病期不明的.这些患者是在体检、婚检、产前检查及献血前筛查时发现,或由于不孕、早产及引产时检查所发现.这些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感染时间.很可能属于晚期潜伏梅毒.在病程早期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这是后5年潜伏梅毒患者发生血清固定显著增多的主要原因。
早期梅毒治疗后,按规定时间随访如血清仍不转阴.或超过2年血清不转阴者称为血清固定【2】。关于定早期梅毒出现血清固定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以2年为限,也有定为1年的。Moore等认为:经规范驱梅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早期梅毒6个月,晚期梅毒12个月,其血清反应素试验仍不转阴者,为血清固定[3】。但时间只是判定血清固定的一个条件,者认为还要看血清反应素抗体是否还在进行性下降,早期梅毒的患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6个月,部分患者的血清反应素试验虽然尚未阴转。但抗体滴度仍有下降趋势,此时不宜过早判定为血清固定,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至某个水平不再降低持续超过3个月,可视
为血清固定。
梅毒发生血清固定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或神经系统受累有关,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残存梅毒螺旋体[41,如无临床复发象.应考虑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可能[2】,并进行脑脊液判查。Podwinska等阿认为梅毒患者存在免疫失衡或免疫抑制。梅毒螺旋体从初疮向全身扩散之际,已穿透血脑屏障或由Virchow—Robin隙进人中枢神经系统,Seragui等[61认为,由于部分梅毒患者存在神经梅毒或无症状神经梅毒,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脑脊液药物浓度达不到杀灭梅毒螺旋体水平,1年后治疗失败率达44%。因此,早期治疗所用的制剂和给药途径可能是造成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对病程不详的患者如果在治疗初期就加用水剂青霉素G是否可减少血清固定的发生,尚待进一步研究。鉴于血清固定者约35%可出现病情复发【2】,应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加强对潜伏梅毒的筛查和及时治疗是减少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关键。
很有耐心很专业谢谢!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解答的,很详细。态度也很好。
解答非常详细,富有爱心,人品好,平易近人
很有耐心的一位医者,也很有爱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