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李俊,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防治,脉管炎俗称脱疽。是一种累及周围血管的慢性疾病。本病好发于四肢末节,以下肢多见,发病初期下肢末端怕冷、皮色苍白、麻木、疼痛、呈间歇性跛行,及至疼痛剧烈,日久趾趾坏死变黑,甚至趾节脱落。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大家都知道人体周围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般地血液在人体的流通方式简单的说是心脏——>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小中静脉,——>深部静脉——>然后回到心脏。在临床上这个连通方式当某个环节发生了病理改变后,就发生了这个环节的周围血管病。虽然都是血栓闭塞性血管炎,病变的部位不同,症状就也不同如: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大动脉炎,静脉炎,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坏疽,淋巴管炎,小腿慢性溃疡,雷诺氏病,丹毒,动静脉炎,等周围血管病。今天那我们重点谈谈血栓闭塞脉管炎的发病原因,机理治疗及防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占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位,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女性少见,儿童偶见,病变主要在四肢的远端中小动脉,与这些同行的浅静脉也常常被累及,病理变化为阶段性,非化脓性炎症闭塞。病程长,致残率高,病变大多数发生在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临床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继发的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多见与50岁以上的老人,和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同时发病。到目前为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有各种学说,如年龄学说,性别学说,血脂浸润学说,高血压血管壁损伤说,超重与肥胖学说,烟碱学说,遗传学说,微量元素平衡失调说,中医认为它的发病与寒冷、潮湿、吸烟、自身免疫、外伤等因素有关,近来发现与情志也有一定的关系。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全层性炎性改变内膜增厚管腔内血栓形成,而后机化闭塞,肢体缺血坏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中小血管炎症造成的局部改变和动脉闭塞引起的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缺血性表现。当动脉血管血流不畅,首先肢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早期患肢发凉,感觉异常可出现针刺感,麻木感,灼热感等,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皱裂,汗出减少,或无汗,进一步趾背,足背,小腿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严重时小腿变细,肌肉萎缩,后期出现患肢远端缺血性坏疽,坏死溃疡,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或上肢尺挠动脉减弱或消失。这些还不是本病的突出表现,本病令人最痛苦的难以忍受的是疼痛。90%的病人一开始就疼痛。病的初期疼痛不太严重,这是由于血管痉挛和血管壁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的,当病变进一步加重产生缺血性改变时,轻者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重者出现剧烈疼痛以夜间为重的静息痛。当缺血肢体合并溃疡感染后更加重疼痛的程度出现彻夜难眠,抱膝而坐令人难以忍受的局面。迄今为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止痛仍是世界医学界的一个难题。 本病的诊断方法:通常人的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相仿,相差不大于2’c,如果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或同侧肢体局部温度出现明显差异,则具有临床意义。室温在18’c—25’c时,将肢体保持在不通风的环境中30分钟,然后肢体比较或一侧肢体远端近侧皮温比较结果温差到达2’c,肢体皮肤颜色的改变与体位有关时,如:肢体平放正常手和足可轻度发红,如果出现苍白或均匀的斑点,紫绀,和潮红尤其是局限一侧肢体说明供血障碍,肢体高举和肢体下垂时变化明显的肢体周长在同一水平上双侧肢体周长不等也有临床意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时也可作为诊断依据。 理化检查:现在血流变学检查,血浆脂蛋白,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检测,血凝抗凝实验室检查,微量元素检测,微循环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等都可以应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听到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很少说到周围血管病。在理论上对这个病缺乏认识,许多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的病相混淆,就造成了脉管炎病的误诊。治疗往往延误病情而致局部坏死而截肢。 由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所以在治疗上,难度较大而且没有哪一种治疗方法是特效的。西医采用抗炎,抗凝,溶栓,交感神经阻止术,交感神经化学损毁术,介入术等疗效均不太理想。中医则根据症状把其辩证分为三期,5个类型。根据病性辩证寒热虚实,分别采用温,清。和。补之法疗效颇为满意。3期即: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坏死期。局部缺血期,即脉管炎的初期,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每行走1至2公里后,患肢小腿或足底即有胀痛或抽搐,稍停或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的症状有出现。患肢麻木,发凉,酸胀易疲劳。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此期疼痛不太明显。 营养障碍期:即中期,病情逐渐发展,间歇性跛行愈来愈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夜间加重,病人常常抱膝而坐,不能入睡,患肢动脉消失,足部不会出汗,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呈潮红,紫暗或苍黄色,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 坏死期,即后期,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患肢趾发黑,干瘪,坏疽,形成溃疡,疼痛更剧,日夜抱膝扶足坐坐,甚至需将下肢下垂床边以减轻疼痛。患肢极度肿胀。在治疗上大致分5个类型:寒湿阻络型,血脉淤阻型。寒热错杂型,湿热毒盛型,热毒伤阴型,气血两虚型,分别采用温阳通脉,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滋阴补肾,及清热温阳并举之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发生节段性炎症,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病程长多呈缓进性加重,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血病损,甚者肢体溃烂脱落,是一种残损率极高的疾病,那么本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截肢呢?1.由于动脉分支节段性突然闭塞引起的肢体缺血坏死。需要做紧急截肢术。2.由于治疗上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病人症状得不到缓解,而呈进行性加重使局部缺血的范围扩大坏死组织增多,最终导致肢体坏疽而进行截肢手术。3.严重的感染和由此引起的坏疽 。截肢是一种破坏性的手术,不但病人不愿意接受就连医生也不愿意轻易采用的一种手术,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抢救和挽回病人的生命,不得不将已经失去存活能力或没有生理功能无法保留的损伤肢体截除使病人致残。 在预防护理方面:1.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冻,注意保暖,鞋袜宜宽大,每天用温水泡洗双足,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肢的影响。2,避免外伤。患肢绝对禁针、禁灸、拔火罐、及外敷膏药。3.严禁吸烟,少食辛辣烧烤及醇酒之品。4.适量锻炼,患肢运动锻炼可促进患肢侧支循环。方法是患者仰卧,抬高下肢45-60°20-30分钟,然后双足下垂4-5分钟,同时两足及脚趾向上下内外等方向运动10次,再将下肢平放4-5分钟,每日运动3-5次。坏疽感染时禁用,5.疼痛时耐心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使用杜冷丁,吗啡等麻醉药品。特别强调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被种种顾虑所吓倒。坚持正确的治疗原则,不要轻信未经临床证实的所谓的“特效药”,合理安排饮食戒除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节制房事,避免外伤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注意事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药治疗主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温经散寒、祛腐生肌的纯中药系列方剂来使麻痹的血管植物神经恢复正常,强效溶栓通脉,恢复血管通畅,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并且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会复发,能从根本上调节身体的机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关于脉管炎的防治方法就介绍到这里,最后提醒广大患者,在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脉管炎护理的措施,这对患者的能够更快的恢复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