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和一般都是无意识心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做法。这是完全可以纠正的。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应定修剪指甲,防治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在临床中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提示帮助孩子找到习惯性行为什么时候出现,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让他自己有“咬手后果很严重,不但影响美观,还能造成感染。” 的想法。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不咬手指,手指美观了,以后可以用指甲钳剪指甲。
4、社会支持。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父母一定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
什么是对抗反应?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孩子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习惯扭转疗法之所以有效。第一它是一种替代性疗法,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在于它是一种惩罚性疗法,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
咬指甲癖的治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但要求增强信心,而且父母也要有耐心,采取父母的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巩固效果,只要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