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可靠而满意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它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一)急性肝炎 多为自限性疾病。若能在早期得到及时休息,合理营养及一般支持疗法,大多数病例能在3~6个月内临床治愈。
1.休息
2.营养 发病早期宜给易消化,适合患者口味的清淡饮食,但应注意含有适量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并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若患者食欲不振,进食过少,可由静脉补充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食欲好转后,应能给含有足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饮食,不强调高糖低脂饮食,不宜摄食过多。
3.中药治疗
(二)慢性肝炎: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休息
2.营养应进高蛋白饮食;热量摄入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脂肪肝;也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3.抗病毒药物治疗
(2)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苷酸: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
(3)阿糖腺苷(Ara-A)及单磷阿糖腺苷(Ara-AMP)主要能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及核苷酸还原酶活力,从而阻断HBV的复制,抗病毒作用较强但较短暂,停药后有反跳。副作用为发热、不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全身肌肉及关节痛、血粘板减少等。
单磷酸阿糖腺苷易溶于水,可使血清HBv
(4)无环鸟苷(Acyclovir)及6-脱氧无环鸟苷选择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有较强的抗病毒活动,对人体的毒性较低。有部分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静脉炎、嗜睡、谵妄、皮疹、ALT增高等。
6-脱氧无环鸟苷口服吸收良好,可长期服用。
(5)其它抗病毒药物 三氮唑核苷(ribavirin)膦甲酸盐等,均在试用中。
(6)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7)α-干扰素加强地松冲击疗法
4.中医中药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为去邪、补虚及调理阴阳气血。湿热未尽者可参照急性肝炎治疗;肝郁脾虚者宜舒肝健脾,用逍遥散加减;肝肾阴虚者宜滋补肝肾,用一贯煎加减脾肾阳虚者宜补脾肾,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等;气阴两虚者宜气阴两补,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气滞血淤者宜调气养血,活血化瘀,用鳖甲煎丸加减。
(2)促进肝组织修复,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
①ALT升高长期不降者:湿热偏重者可选用垂盆草、山豆根及其制剂;湿热不显者可选用五味子制剂。在酶值降至正常后应该逐步减量,继续治疗2~3后停药,以防反跳。丹参和毛冬青有活血化瘀作用,与上述药物合用可提高疗效。
②改善蛋白代谢:以益气养血滋阴为主,可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灵芝、冬虫夏草等及当归丸、乌鸡白凤丸、河车大造丸等。
③抗肝纤维化:以活血化瘀软坚为主,可选用桃红、红花、丹参、参三七、百合、山慈茹、柴胡、鳖甲、庹虫等。
5.免疫调节疗法
(1)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2)特异性转因子
(3)普通转移因子
(4)胸腺素(肽)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免疫系统。
(5)其它 右旋儿茶素(四羟基黄烷醇)、左旋咪唑、中药人参、黄芪、灵芝、香菇等均可酌情采用。
6.免疫抑制疗法 用于自身免疫指标阳性或有肝外系统表现,而HBsAg阴性,且经其它治疗无效的慢性活动型肝炎。可用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硫唑嘌呤等。
7.护肝药物
(1)维生素类:适量补充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E有抗氧化、抗肝坏死作用,肝功障碍应予补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及黄疸患者应予Vit·K。
(2)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等。
(3)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氨基酸代谢的药物: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
(4)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药物:胰高糖素及普通胰岛素加于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5)其它:肝泰乐、维丙胺、肝必复等可酌情选用。
(三)重型肝炎的治疗应及早采取合理的综合措施,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纠正各种严重紊乱,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支持疗法
(1)严格卧床休息、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防止继发感染。
(2)每日摄入热量维持在67~134KJ/kg。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严格限制(低于20g/d),昏迷者禁食蛋白质。给予足量的维生素(E、C、B族、K)并予高渗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其中可加能量合剂和胰岛素。入液量及糖量不可过多,以防发生低血钾及脑水肿。有条件可输入新鲜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注意液体出入量平衡,每日尿量一般以100ml左右为宜。
(3)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根据临床和血液化验以确定电解质的补充量。低钾者每日应补钾3克以上,低钠可酌予生理盐水,不宜用高渗盐水纠正,使用利尿剂时注意防止发生低钾血症及碱中毒。
2.阻止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
(1)胰高糖素一胰岛素(G-I)疗法:胰高糖素及普通胰岛素,加于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肝细胞再生因子静脉滴注或人胎肝细胞悬液静脉滴注,初步报告疗效较好。
3.改善微循环莨菪类药物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可采用东莨菪碱或山莨菪碱加于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丹参、低分子右旋糖苷亦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4.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的防治
①预防和治疗氨中毒:(a)减少氨由肠道吸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5克/公斤〉;口服肠道不易吸收的广谱抗生素(如新霉素或(及)灭滴灵;口服乳果糖,或食醋温水保留灌肠;禁用含氨药物。(b)降低血氨:谷氨酸盐(钠,钾等)及乙酰谷酰胺等药物静脉滴注;精氨酸或天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c)给予脲酶拮抗剂(如乙酰氧肟酸等)以减少尿素分解产氨。
②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衡
③抗假神经传导介质:左旋多巴进入脑组织,经多巴脱羧酶的作用转变为多巴胺后,与假性神经传导介质C羟苯乙醇胺、苯乙醇氨等)相拮抗竟争,可促使患者苏醒。
(2)脑水肿的防治
(3)防治出血
(4)防治肝肾综合征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消化道大出血导致引起的血容量逐降,低钾血症,重度黄疸、继发感染、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当出现少尿时,可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或血浆等以扩充容量,并可给予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滴注以增进肾血流量。有条件者早期采用透析疗法。
(5)防治腹水
(6)防治继发性感染
5.抗病毒药物(见慢性肝炎的治疗)
6.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疗法(见慢性肝炎的治疗)。
7.肾上腺皮质激素
8.人工肝支持疗法 如血液透析、血浆交换、肝脏移植、交叉循环可部分除去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代偿肝脏功能。但尚存在不少问题。
9.中医药治疗对湿热毒盛者可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注,或黄连解毒汤口服;对气营两燔者可予清瘟败毒饮加减;对湿热伤营入血,迫血妄行者,以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对神识昏迷者以安宫牛黄丸加减;若见气虚上脱,阴阳隔绝,当速予生脉散注射液或配合大剂西洋参煎汤频服。
酌情选用氢化泼尼松口服或氟美松溶于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瘙痒明显者可口服异丁嗪每日2次,或消胆胺。
感谢医生帮我的解答解决我心中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