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例 小 儿 厌 食 症 病 例分 析
董李红,赵明霞,杨爱霞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厌食的原因。方法 对209例小儿厌食病例进行分组,综合研究,对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对发病率进行统计排序。结果 春、夏、秋、冬季发生率分别为23.4%、30.62%、27.79%、19.14%。0-3岁组原因排序为:贫血、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强迫性厌食、不良饮食习惯。4-7岁组病因排序为:不良饮食习惯、贫血、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强迫性(神经性)厌食、生活不规律、期望值过高。结论 厌食症夏秋季多见,0-3岁组主要以贫血、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为主。4-7岁组主要以不良饮食习惯、贫血、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为主。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饮食结构;饮食习惯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人们忧愁吃不饱,现在忧愁吃不进,特别是年轻的父母们担心自己心爱的宝宝。为研究小儿厌食的原因,现结合临床病例,以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等诸多因素进行探究。
1 对象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根据诊断标准从门诊病例中选取相关病例,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2496人次中,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例209例,其中0-3岁132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64例。4-7岁77例,男性36例,女性
1.2诊断标准[1]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见食不思,甚至拒食,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
1.3分析方法
(1)对所有病人进行问诊,调查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相关生活规律,对幼小婴儿询问喂哺情况,辅食添加情况及孕期情况,对学龄前儿童询问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及相关情况。
(2)对发病季节进行率的统计。
(3)对所选病历进行分组。0-3岁为一组,4-7岁为一组。
(4)在分组中对发病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发病率并排序。
2 结 果
(1)春、夏、秋、冬季发病例数分别为49例、64例、56例、40例,发病率分别为23.45%、30.62%、26.79%、19.14%。从上看出厌食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占门诊人次的11.9%,夏秋季节多见。
(2)0-3岁组发病影响因素所占例数及比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贫血85例(64.39%)、饮食结构不合理69例(52.27%)、喂养方式不当52例(39.39%)、强迫性厌食27例(20.45%)、不良饮食习惯20例(15.15%)、该组厌食原因相对简单,影响因素少,主要表现在贫血,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等。
(3)4-7岁组发病影响因素所占例数比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不良饮食习惯59例(76.62%)、贫血42例(54.54%)、饮食结构不合理38例(49.35%)、喂养方式不当33例(42.86%)、强迫性(神经性)厌食8例(10.39%)、生活不规律6例(7.79%)、期望值过高5例(6.49%)。该组厌食影响因素多,掺杂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多见的原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贫血、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等。
3 讨 论
厌食症发生率较高,占门诊人次的11.94%,是家长们和医务人员经常讨论的话题,该病夏秋季节常发,多见于大量长期食生、冷、冰食品的儿童,如过食冰棍、雪糕、冷奶等,饮食不节,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贫血在两组中均占大比重,长时间厌食,容易造成营养素缺乏,铁、钙、锌及其他微量元素缺乏,造血原料缺乏致使贫血,影响生长发育,重度贫血较少,多数经抗贫血治疗后得以改善,极少数治疗后有反弹,这与其饮食习惯未根本改变有关。
婴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添加辅食不科学,饮食结构简单。添加辅食的原则〔2〕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添加辅食阶段,许多家长不重视方法和质量,不少家长不注重蔬菜、水果类的添加,有的家长开始添加蔬菜或肉时,菜快及肉块较大,对儿童造成不良刺激,导致挑食偏食;部分家长对于奶类制品、饼干类、糕点类、碳酸饮料、果汁类供应丰富,任其随意饮食,创造偏食机会。喂养方式不当是厌食症的重要诱因,常见的有生后无母乳(手术、疾病、人为等因素引起),过早停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明显延迟。我们常见一些母亲在9-10月就断奶了,还有一个母亲4个月就给孩子断奶了,部分母亲在孩子7-8个月才开始添加辅食。这些因素使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对食物的感知上产生了偏差,很易产生不良饮食习惯。部分祖辈家长过度喂哺婴儿,造成习惯性呕吐,少数婴儿在生后便用奶瓶、奶嘴,这些也是厌食的原因之一。0-3岁,正是人类饮食习惯的成型期,如果发生偏差,不易纠正,在此时期,治疗主要靠大人的正确引导,培养婴幼儿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加上医疗必要的干预,大多数可以纠正。
4-7岁组中,不良饮食习惯影响最大,许多儿童挑食、偏食,零食不断,没有固定的进餐时间,进餐时精力分散,如看电视、嬉弄,这些易造成胃肠道蠕动及分泌紊乱;饮食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精食多,营养搭配不科学,许多粮食加工都去皮,包括部分蔬菜,如市售精粉、萝卜、土豆、茄子去皮等,结构简单,搭配粗杂食少,蔬菜水果少。也有许多儿童喜欢把奶饮品、碳酸饮料当水喝,进食甜食、巧克力类较多。这些任凭个人喜恶选食,易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喂养方式不当也较多。家长纵容孩子过食冰冷食品、辛辣食品,无原则满足其欲望,不重视合理引导,不重视营养搭配,误导孩子培养不良习惯、少部分家长在吃饭问题上态度僵硬,强迫进食,进食时训斥,造成心理损害,埋下厌食隐患;另外有几个家长自以为孩子应该吃多少饭,期望值高,该组儿童已有一定认知能力和心理活动,在生活方式上部分成型,治疗上除了临床干预外,关键要找准原因,帮助患儿正确认知,主动改变饮食习惯,不强迫进食〔3〕,才有希望根治。
笔者认为饥饿感对厌食的影响很重要,现在饮食丰富,零食不断,很多孩子缺乏饥饿感,对食物缺乏感情,对粮食的来源及制作缺乏了解,势必造成厌食,浪费粮食。歌诀〔4〕曰:“欲得小儿安,常带饥与寒”。如果孩子们经常体验饥饿的感觉,势必在生理上、心理上产生欲望,这对治疗厌食症有所必要,这就要养成定期饮食,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
适量运动也是治疗厌食的好方法,人体是新陈代谢的总和,摄入要与消耗相均衡,如果摄入多消耗少,机体能量积聚,就影响摄入,这就是厌食;相反消耗增多,新陈代谢加快,摄入食物补充能源就顺理成章。现在许多孩子沉迷于电视、电脑游戏,户外活动明显减少,消耗少,新陈代谢慢,除影响摄食外,还易造成肥胖及代谢性疾病。
厌食原因种种,且相互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到厌食的危害性,找到致病的原因,对症处理,努力支持,厌食会得到彻底治疗。
参考文献
〔1〕 程凯,范东.家庭小儿推拿保健.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
〔2〕 王慕狄.儿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7.
〔3〕 梁雅珍.儿科临床实践指导.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3.
〔4〕 金义成.小儿推拿学.上海:上海医学院出版社,1992.241.
(收稿日期:
非常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