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及售药广告以专治骨质增生者不乏。一些人认为,骨质增生必定会引起颈间腰肢痛、麻等症状,因此当X线摄片上一旦发现个别脊柱部位有骨质增生,病人便背上了思想包袱,认为是“不治之症”,四处寻医找药。于是给“祖传秘方”的行医者提供了“效益”市场。
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尸体解刨研究,发现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约90%都有固执增生的存在。这些研究证实了骨质增生是人们衰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讲,骨质增生还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或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对维持人体力的平衡有一定的有利作用。人体30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椎体间的椎间盘逐渐脱水、退变,因而椎间隙就要变窄,脊柱就显得不够稳定。骨质增生的出现,就可使脊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少每一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应力,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所以,在大多情况下,骨质增生不是病,是人体表现在骨组织上的一种自然老化和退化现象,更不需要治疗。要解决这类骨质增生,需要等待“返老还童”时代的到来。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一些颈腰肢痛病人,有的症状十分严重,X线片上并没有发现骨质增生;而那些有骨质增生者,并不一定都有疼痛症状;即使有疼痛症状同时又存在骨刺者,骨质增生的部位,并不一定都是疼痛的部位;即使有病人在疼痛的部位确实有骨质增生存在,大多数可以发现在对侧或其他部位也有骨质增生存在,并且可能会比疼痛部位的骨质增生更大、更明显。因此,骨质增生部位的疼痛症状,与其骨质增生的程度也并不成正比,疼痛可受气候、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时轻时重,甚至自愈;而骨质增生不可能在疼痛加重时增大,在症状减轻或消失时变小或消失。此外,采用对治疗颈腰肢疼、足跟疼有效的针灸、理疗、按摩、中西药物等治疗措施后,尽管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摄片还会有骨质增生存在。这些也说明了骨质增生和颈腰肢疼、足跟疼并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极少数情况下,在脊柱后缘或椎间孔部位的显著的骨质增生,有时也会对脊髓或神经根产生刺激和压迫而产生痛、麻等症状。此时根据发病部位可诊断为“颈椎病”或“腰椎管狭窄症”,骨质增生却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名称。因脊柱创伤、结核性或化脓性炎症,肿瘤等病理情况下,在脊柱受到这些病理损害同时也会产生骨质增生,此时仍然不能以“骨质增生”作为诊断名称,而应当以发生病损的原因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以利于对真正病因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