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可感染妊娠妇女的子宫颈并通过受染母亲的产道感染新生儿,在新生儿引起结膜炎和肺炎。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近似于细菌的病原微生物。
衣原体肺炎应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鉴别。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导致的非发热性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等导致的肺炎、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一)发病原因
衣原体感染的传染源是患者及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生活和接触感染者的眼分泌物,新生儿的感染大多来源于分娩时所经产道,其母生殖道衣原体检测往往阳性。
(二)发病机制
衣原体(原始小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附着宿主上皮细胞表面的外膜受体,通过细胞的吞饮作用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后原始小体体积增大成网状小体,依靠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成新的原始小体,并形成含有众多原始小体的包涵体(inclusion),最终包涵体膜胀破,释出原始小体再扩散感染邻近的上皮细胞。衣原体寄生于宿主细胞可直接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溶解寄生细胞,释放溶酶及各种代谢产物,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对衣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弱,持续时间短,故衣原体易发生反复持续感染。
沙眼衣原体多数情况下感染眼、鼻咽部、子宫颈、尿道及直肠黏膜等部位。沙眼衣原体在孕妇可累及子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很少累及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还可逆行感染子宫内膜,损伤胚胎,可造成死产、早产、胎膜早破等。新生儿在通过感染衣原体的母亲产道时,可感染衣原体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1.结膜炎 受染母亲所生新生儿,约30%~50%会发结膜炎,10%~20%会发生肺炎。结膜炎多在生后5~14天发病,常单侧发病,多有自限性,先有卡他性结膜炎症状,后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眼睑及结合膜肿胀、充血,眼睑结合膜滤泡形成在新生儿较少见。
2.鼻咽部感染 约50%合并有鼻咽部感染。
3.肺炎 多发生在生后1~3个月,25%合并有鼻咽部感染,表现为咳嗽(犬吠样)、气促、无热和低热、两肺湿?音,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发绀,喘鸣多不明显,有别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炎。X线检查双肺有间质性浸润,嗜酸粒细胞增多>400/mm3。
4.其他 其他部位的感染,如阴道、直肠的感染症状,多隐匿而不易察觉。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
实验室诊断可取鼻咽部、气管抽吸液及肺活检标本作衣原体培养、抗原检测和PCR检测。血清抗衣原体抗体滴度,可有助于急性感染的诊断。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或酶免疫法测定抗衣原体的IgM,如>1∶32则高度提示衣原体肺炎。如实验室检查条件有限,可根据可疑临床表现,结合胸片、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IgG、IgM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培养以排除其他感染,即可做出本病的诊断。
衣原体的感染或呈隐性感染或临床症状非特异,故本病的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直接检查 黏膜表面拭子或刮片分泌物找包涵体及衣原体原始小体。
2.组织细胞培养分离衣原体 取结合膜标本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细胞培养分离衣原体,特异性高,但条件要求较苛刻且操作繁琐。
3.衣原体抗体 血清或分泌物查衣原体抗体应用最广。
(1)免疫荧光试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immuno fluorescence test,MIF)主要用于沙眼衣原体的诊断与定型。
(2)酶联免疫测定法EIA:敏感性80%~90%,特异性>95%。
(3)PCR法:与传统的组织细胞培养相比敏感性可达90%,特异性可达99%。
4.血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400/mm3。
1.胸部X线检查 双肺有间质性浸润,持续时间长,X射线见两肺透亮度高,广泛的、不同程度的间质和肺泡浸润,局灶性的肺不张。
2.B超 检查有无肝脾肿大等。
由于衣原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性传播疾病的首位病原体,因此要加强对孕妇生殖道分泌物的衣原体检查,及时发现,早期治疗,以预防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和衣原体肺炎的发生。
1.产前常规筛查 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产前常规筛查衣原体,对有感染的孕妇及时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的衣原体的感染率。
2.在妊娠期治疗衣原体 可明显减少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
3.剖宫产 新生儿在通过感染衣原体的母亲产道时,可感染衣原体引起结膜炎和肺炎,剖宫产可明显减少发病率(胎膜早破除外)。
主要发生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和衣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起病多隐袭,潜伏期为15-23天,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病情通常较轻,而成人病情较重,特别是已有慢性疾病或重复感染的老年人。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与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呼吸道病毒感染无明显特异性。衣原体肺炎早期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炎、咽喉痛、声音嘶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