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疾病,主要有脐炎,脐疝,脐肉芽肿: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易引起的急性,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脏器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脐疝,断脐后脐孔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脐肉芽肿。
应该与腹壁疝相鉴别,腹壁疝会出现
1.首先是在腹壁发现包块突出,有的可下降入阴囊内使阴囊增大。站立、用力、 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包块突出时,用于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
2.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
3.如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则出现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1. 脐炎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和脐周红肿发硬,分泌物呈脓性且量多,常有臭味、脐疝疝囊大小不一,直径多为 1cm,偶有超过3~4cm者、脐肉芽组织表面湿润,有少许粘液或粘液脓性渗出物,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门静脉炎,以后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
2. 婴儿脐疝:较常见,多属易复性疝,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一般直径1~2厘米,无其它症状,往往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
3.脐部肉芽肿
3 1、脐带脱落后肚脐中间出现粉红色的肉芽,不同的孩子脐肉芽肿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3 2、脐肉芽肿也可引起流脓、出血等症状。
3 3、当妈妈用手指碰到时,宝宝往往会疼得哇哇大哭。
1、新生儿脐炎:由于断脐不久,局部有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 及坏死的残端组织的存在,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尚不成熟,抵抗力差,所以病菌可以乘机侵入,引起的化脓性感染—脐炎。最常见的是脐带脱落后,有少量的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稍红,不肿,无明显触痛, 重者出现“脐炎合并腹壁感染”,除了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外,尚有脐部及周围红肿,而且范围较广,患处有触痛,形成脐部脓肿。病儿有哭闹、发热、食欲下降、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表现。这些病儿若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发生败血症或者腹膜炎。
2、脐茸:正常情况下,卵黄管等结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和断脐后,或闭塞、或纤维化、或消失,最后仅残留一皮肤瘢痕凹陷——脐。 脐茸正是卵黄管闭塞后,其远端的粘膜(肠粘膜)未完全消失,在小儿脐部出现的息肉样增生物。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局部摩擦可出血。
3、脐窦: 也来源于胚胎卵黄管残余组织。脐部有一瘘管,呈盲端,临床表现与脐茸相似。
4、脐肠瘘:出生后因卵黄管未闭,脐部有瘘管与小肠连接,多伴有小肠麦克尔憩室。临床表现脐部分泌物较多,甚至有粪水样液体至脐部流出。脐部造影检查可见造影剂进入小肠确诊。
5、脐尿管瘘:出生后因脐尿管未闭 ,脐部脐尿管与膀胱连接。脐部有较多清亮渗液,尤小孩哭闹及排尿时明显。造影检查可见造影剂进入膀胱而确诊。
1、腹膜炎 脐炎较轻或治疗及时宝宝常无全身反应,脐部感染严重时,则宝宝可出现发烧等全身症状,甚至引起腹膜炎和败血症,必须接受住院治疗。
2、湿疹 脐茸又称脐息肉,是卵黄管的脐端残留黏膜所致。有时患儿的脐周可合并有湿疹或脐炎,当脐息肉的黏膜受到摩擦或损伤时则有血性分泌液流出。经电灼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