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
目前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常见的有寒湿凝络、湿热侵络、瘀血阻络、肝肾不足等四型。
1、寒湿凝络:
证候:腰胯持续性钝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受寒加剧,得热痛缓,静卧时痛不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证候分析:因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常兼夹风邪,而有向下肢放散的特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静卧时湿邪易于停滞,故痛不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均为寒湿停聚之象。
2、湿热侵络:
证候:腰腿痛呈烧灼样剧烈胀痛,口渴、心烦、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壅塞,经络阻滞,不通则痛,且感疼痛烧灼而剧烈。热邪偏盛则出现心烦、口渴,湿热下注膀胱则尿赤。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之象。
3、瘀血阻络:
证候:腰腿痛持续剧烈,咳嗽、解便、行走均使疼痛加剧,坐卧屈膝则痛稍减,疼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下肢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证候分析:由于腰部损伤,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腿持续疼痛,患肢拘挛屈膝,痛有定处,剧烈如刺,动则痛剧且拒按。气血阻滞,故肢体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征象。
4、肝肾不足:
证候:腰腿痛缠绵不愈,向下放射,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腿膝无力,舌淡,脉沉细,或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腰为肾府,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正虚邪入,其痛缠绵难愈,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腿膝无力均为虚证所见。舌淡,脉沉细为阳虚之象;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为阴虚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1.在某些致病原因的基础上。急性发病,也可见反复发作。
2.临床多见起自腰、臀部、大腿后侧或大腿后侧向下放射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
3.站立、弯腰、咳嗽、打喷嚏时均可使疼痛加重,故患者常保持一种特殊姿势或体位。
4.检查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或仅在小腿外侧和足部腓神经分布区有感觉障碍。
5.坐骨神经诸压痛点为阳性,拉塞格氏征及坐骨神经牵拉征阳性。
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急性期可稍活跃。足或足趾运动障碍。
7.颏胸试验:即令患者仰卧,检查者将其头颈被动前屈使下颏触及胸壁,如激发或加剧下肢疼痛为颏胸试验阳性。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尚可进一步分为:真性坐骨神经痛和假性神经痛。
1.真性坐骨神经痛(因神经根受压所致)
(1)90%以上为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多有过量负重及腰部外伤史,偶见于腰椎结核、马尾肿瘤。
(2)起病较急,先有腰部疼痛,而后疼痛迅速沿一侧及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直至足背外缘。咳嗽、喷嚏、行走及翻身时疼痛加重。
(3)站立时腰弯向患侧,患肢稍屈;第4~5腰椎,第一骶椎旁2cm处有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X线检查常可发现相应椎间隙变窄或其它异常。
2.假性坐骨神经痛(因神经干受邻近组织病变影响所致)
(1)常有腰或臀部肌纤维炎、骶髂关节炎、髂关节炎、盆腔病变、梨状肌纤维炎、臀部注射刺激性药物部位不当等病史。
(2)一侧肢体放射性疼痛,伴有腰或臀部疼痛。
(3)腰推屈度正常,椎旁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肌力、跟腱反射及皮肤感觉均正常。
附:诊断标准:
1.好发于成年人,多为单侧性。急性、亚急性起病。
2.可能查出引起坐骨神经痛之原发疾病。
3.疼痛特点为由腰部、臀部向股后和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散。根性疼痛较剧烈,加腹压时可使疼痛加剧,姿势、体位与疼痛轻重有关,查体腰椎棘突和椎旁压痛明显。拉塞格征呈阳性,颏胸试验阳性。干性疼痛与腹压变化关系不大,臀部以下坐骨神经通路有明显压痛点,颏胸试验阴性。
4.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障碍。常见的有患肢胟趾背屈力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和臀肌张力降低等。
5.腰椎及骨盆X线片、腰椎穿刺、腰椎CT、MRI、椎管造影等检查帮助查找病因。
腰腿痛病人首先应确定是否是坐骨神经痛。根据疼痛的部位和疼痛向下肢放射的方向、具有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压痛点及牵引痛(拉塞格征阳性)、跟腱反射改变、趾肌力减退等,可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其次应明确为根性抑或干性坐骨神经痛。盆胶内病变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往往同时累及骶丛神经的股神经干,出现大腿前放射痛;以及臀上神经支,出现臀部疼痛。膝反射、跟反射可同时消失。然后应进一步查找病因。除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X线平片应作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可作腰穿、椎管造影、CT或磁共振检查,以及肛门检查和妇科检查,以明确病因。
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西医病因:
干性坐骨神经痛可因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粘连形成的狭窄所致,或因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子宫附件炎、妊娠子官压迫、臀部外伤、臀肌注射位置不当等;此外可因坐骨神经本身的间质性炎症,糖尿病,酒精或砷、铅等中毒引起。根性者较干性者多见,另有不少病人原因不明。
1、外感 主要为感受寒湿。由于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等均可感受寒湿之邪而得病,且多兼夹风邪更使疼痛反复难愈。此外感受湿热亦可成病,如岁月湿热行令,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流注膀胱经脉而发腰腿痛。跌仆损伤,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均可引发本病。
2、内伤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加之过劳,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是为本病内因。
中医病机:
1、跌仆损伤,气滞血瘀:坠堕伤腰,损伤经脉气血,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均可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病。
2、寒凝湿着,经络阻滞:寒邪凝滞收引,湿邪粘聚不化,痹着腰部阻滞经络,不通则痛。
3.内伤肾虚: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劳役伤肾,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腰腿痛。古今医家对肾虚引起腰痛很为重视,认为肾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腰椎间盘突出以腰5~骶1为最多见,腰4~5次之,再次为腰3~4。后纵韧带在脊柱的全长中都无间断,但自腰1 平面以下,后纵韧带渐渐变窄,至腰5~骶1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而腰骶部又是承受动、静力最大的部分,因此椎间盘最易从后外侧突出。因马尾神经根的走向垂直,且椎间孔的位置高于椎间隙的位置,同节段的神经根都在突出的椎间盘以上离开椎管, 故压迫及的神经根常为其下一节段的神经根,例如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余类推之。腰椎管狭窄症可引起马尾性间歇性跛行及腰腿痛,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腰骶段椎管先天性狭小(主要为前后径狭小,小于15mm即可诊断),再加上腰椎骶椎骨关节的肥大性改变,使马尾神经根受压及血供障碍(根动脉受压)引起下背、腰、臀及大腿后部的疼痛,但多不严重,以后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其他原因引起坐骨神经痛也有相应原发疾病的病理改变。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由坐骨神经炎引起,病理改变为间质性神经炎。
(一)症状:
坐骨神经痛好发于青壮年,多单侧,少数可两侧交替发生。疼痛位于臀部与腰骶部,并向膝关节、小腿外侧至外踝部放散,呈牵扯痛或灼痛,行走、活动及牵拉坐骨神经可使疼痛加剧。往往伴有血管舒缩与营养障碍,有时皮肤干燥和出汗障碍。
根性坐骨神经痛一般先有下背部或腰部疼痛或僵硬不适感。典型的腰椎盘突出症常在一次提举重物、弯腰劳动、挑担或跌跤后突然感到腰部如“损折”样“扭伤”,当即出现腰部不能动弹,一侧臀部及大腿后部剧痛,放射至小腿后外侧及足跟,呈典型坐骨神经痛。经卧床休息后疼痛自行消失。以后经常发作,与体力劳动或弯腰活动有明显联系。根性坐骨神经痛常于咳嗽、喷嚏或摒气用力时疼痛加剧。患者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患侧膝部微屈;仰卧起坐时患侧膝关节屈曲;坐下时健侧臀部先着椅;站立时身体重心移在健侧,病侧膝关节微曲。小腿外侧和足部(多为腰5或骶1神经分布区)可有针刺样或麻木样感觉异常。
干性坐骨神经痛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腰骶部不适及压痛不明显,也有上述减痛姿势。臀部以下坐骨神经通路压痛较明显。小腿外侧和足背的感觉障碍比根性者略为明显。
(二)体征:
根性者可发现腰椎的正常前凸曲度消失,呈笔直状或略向后弯曲,并可稍向侧弯,弯向病侧:椎旁肌肉紧张,弯腰动作明显受限;病变水平的腰椎棘突常有叩痛及压痛而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压痛则较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将病人一侧下肢抬起,使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在70°以内出现疼痛),拉塞格Laseque征阳性(于髋关节屈曲情况下,伸直膝关节而牵拉坐骨神经时引起剧痛)。颏胸试验、压颈试验也呈阳性。受损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肌力、反射可有减退,腰4~5椎间盘突出可有伸胟肌力减弱(腰5受损)而膝、踝反射正常,腰5~骶1椎间盘突出则膝反射正常,踝反射消失或减退,若腰 3~4椎间盘突出则膝反射消失、踝反射正常。
干性者沿坐骨神经行程有几个压痛点:坐骨孔点(坐骨孔的上缘)、转子点(坐骨结节和转子之间)、腘点(腘窝中央)、腓点(腓骨小头之下)、踝点(外踝之后)。可有肌肉压痛,以腓肠肌中点的压痛最明显。拉塞格征亦为阳性,坐骨神经支配区的肌肉松弛,轻微肌萎缩,踝反射也常减低或消失。
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属于神经根性的疼痛,可累及坐骨神经及其他马尾神经根,但它不如腰椎间盘突出那样起病急,一般只影响单个神经根,下肢疼痛发生于行走或长时间站立不动时(因腰部伸直椎管腔狭窄加重而诱发),改变体位或弯腰行走时痛即消失;也可发生在下肢活动增加时(因根动脉受压,马尾神经血供不足而产生症状),停止活动或吸氧可缓解疼痛,一部分病人可有双下肢的轻微感觉障碍、肌力减弱或反射不对称,但较不明显,静止期消失
1.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地位,包括腰骶椎、骶髂关节X线片,脊柱MRI,脊髓造影加CT,除临床的盆腔物理诊断外可做盆腔的CT或MRI。
1)、X线检查:腰骶椎X线平片可发现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等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或脊柱退行性改变、骶髂关节炎、先天异常、脊柱结核、转移性肿瘤破坏椎体或腰椎骨折等。
2)、椎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3)、有条件应作CT或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椎管狭窄等病变。
2.电生理检查:①椎旁肌的EMG可以协助鉴别根性坐骨神经痛及远端病变。②股二头肌短头的EMG可协助鉴别坐骨神经外侧与腓总神经病。③有骨盆或股骨骨折的病人难于进行常规体检,EMG可协助评价神经功能。④股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可能有异常,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很难刺激到病变近端。
3.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局麻药物注入梨状肌,如果疼痛缓解则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4. 血沉可增快,抗"O",类风湿因子可有异常,脊柱X线平片,腰椎CT,MRI等可有相应的改变,如为椎管内占位病变,腰穿CSF检查蛋白多升高,必要时椎管造影明确诊断。
恢复煅炼
硬板床休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过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举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为了避免牵拉坐骨神经,以减轻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喜向健康一侧睡,病侧下肢的髋膝部微屈,坐下时以健康侧的臀部着力,站立时身体重心移在健康侧,弯腰拾物时,患肢膝部屈曲,时间一久便造成脊柱侧弯,大都弯向病变一侧,任何牵拉坐骨神经的试验都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沿着坐骨神经通路的各点:如腰椎旁,相当于环跳,委中穴处,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和脚底中央可有明显的压痛,除疼痛外,小腿外侧面和足背处有针刺,发麻等感觉,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软无力,日久有轻度的肌萎缩。
坐骨神经炎在病初的5~10天内疼痛最剧,6~8周后减轻并逐渐恢复正常。
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处方止痛药。
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
预防常识
许多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诉述发病是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有关,如发生于拎举重物,扛抬重物,长时间的弯腰活动或摔跌后,因此,当需要进行突然的负重动作前,应预先活动腰部,尽量避免腰部“扭伤”,平时多进行强化腰肌肌力的锻炼,并改善潮湿的居住环境,常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应及时就医,卧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诊治,预后通常是好的。
注意事项
硬板床休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
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过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举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首先必须查明病因,有否结核,外伤,肿瘤等病史,并去医院,全面地进行全身检查,妇女应作妇科检查,以找出原发病灶,X线摄片对查明病因有重要意义,少数病人必要时可考虑腰椎穿刺和造影检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术切除肿瘤等,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和适量镇静剂,坐骨神经炎的早期可给消炎止痛剂,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短期应用,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患侧下肢保暖,配合针灸,理疗,体疗和按摩,坐骨神经炎在病初的5~10天内疼痛最剧,6~8周后减轻并逐渐恢复正常。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如何进行锻炼?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常常因为害怕疼痛而减少活动,这样做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患者应遵循“力所能及,适量运动”的原则进行锻炼,尤其是患侧下肢的锻炼更为必要,慢走,慢跑,球类运动都可以进行,特制的体操更为有益。
卧位体操: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轮流伸直两腿,接着向上交替抬腿,开始时,患侧下肢上抬角度可小于健侧下肢,持续锻炼后,患侧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
坐位体操:患者坐于床沿或椅上,双腿垂地,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双手平放腿上,坐好后逐步向前弯腰,双手推向足部,初练时双手可能仅能达到小腿部,坚持锻炼后能够达到足背和足尖。
站立体操:患者双手叉腰站立,先轮流直腿向前抬起,接着尽量分开两腿站立,轮流弯曲膝关节,使身体呈弓形下蹲,此时可使没有屈曲膝关节的下肢受到牵引和拉伸。
1、腰椎管狭窄症:这种坐骨神经痛的并发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2、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
3、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
4、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