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牙龈炎的区别
1、牙龈炎没有骨的破坏,所以X线片上没有骨吸收的情况。而牙周炎X线片上可见牙槽嵴的高度降低,呈水平型吸收。也可出现近牙根面的牙槽骨吸收,呈垂直或角形骨吸收,这种骨的吸收,临床上表现为骨下袋。
2、牙龈炎不出现牙齿松动,而牙周炎后期可出现牙齿移位和牙齿松动。
3、牙龈炎仅是龈组织的炎症,出现红肿、点彩消失;而牙周炎不仅出现牙龈的炎症,还包括整个牙周组织的炎症。
4、牙龈炎虽然由于牙龈红肿,可使龈沟加深,但没有牙周袋的形成。而牙周炎由于牙龈纤维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而形成牙周袋。
牙周炎病因
不良习惯虽然不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因素,但它会影响牙周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加速牙周病的发展,这些不良习惯大体可包括以下几种:
(1)偏嚼习惯。它可以使废用侧牙齿表向堆积大量牙菌斑、牙结石,从而引发牙周病。同时惯用侧牙齿可出现严重磨耗,造成塞牙,引发或加重牙周病。
(2)偏食习惯。它可造成蛋白质和维生素A、C、D的缺乏,从而引发或加重牙周病。
(3)夜磨牙、紧咬牙。它可造成牙齿的严重磨耗,加重牙周组织负担,可造成食物嵌塞,或使原有的牙周病变加重。
(4)咬嘴唇、咬笔、咬指甲、张口呼吸等。这些都可加重牙周组织的负荷,还可使前牙移位,出现塞牙等症状,或使牙周组织原有病变加重。
(5)吸烟习惯。吸烟对全身骨胳都有影响,可加重骨骼的吸收,牙槽骨的吸收是牙周病的一个病变过程。
(6)职业习惯。如补鞋匠、木工等在工作时,习惯用牙咬铁钉、鞋针或线等,对牙体及牙周均有损害,如牙冠出现缺口或前牙出现松动、移位等。
因此,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尤其应当注意纠正已养成的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无牙周病的人,也应当戒除以上习惯,以免牙周组织受损。
牙周炎牙周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的因素。局部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全身因素可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局部因素:
1.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现已公认,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邻面和舌面较多。
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
3.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物、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全身因素:
牙周病的发生,局部因素是主要的。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
全身因素包括有: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饮食和营养方面可有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营养不良等。血液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出血等。血友病可发生牙龈自发性出血等。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如苯妥英钠可使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某些类型的牙周病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因而考虑有遗传因素。总之,牙周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在治疗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因素的消除,也要考虑到全身的状态,以便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牙龈萎缩和牙周炎就好像一对连体婴儿一样,伴随出现。牙龈萎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作为保护牙齿及龈下牙周组织的天然屏障被打开,导致口腔内各种食物残留及污垢,得以越过健康牙龈的保护而侵入龈下,在这种常规刷牙无法清洁到的口腔卫生“死角”,长时间地累积形成牙石。牙石是龈下各种牙周有害病菌滋生必不可少的“载体”,由于牙龈萎缩令厌氧菌在龈下得以滋生、扩散,长期侵袭着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健康,而且牙龈的营养不良,导致成年人口腔抵抗疾病侵害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衰退的结果,从而引发各种牙龈炎、牙周炎、牙髓炎症状,这些炎症当中,尤其是牙周疾病,由于牙周疾病可以不断复发的特征,又进一步危害牙龈健康,回过头更加剧了牙龈萎缩的退化,从而造成牙齿松动,进而提前脱落、缺失,也使牙周炎成为了导致牙齿“非健康”疾病的主要根源。
1.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激发生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
2.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
(1)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X线检查时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2)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3)牙齿松动: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
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胀肿。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局部剧烈跳痛,有时同时出现多个部位的脓肿,称多发性牙周脓肿。此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牙周炎的自我检查
1.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食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有牙龈炎;
2.照镜子看看,如果有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说明有牙龈炎;
3.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牙根暴露或牙龈红肿、有脓,说明已发展到牙周炎;
4.有口臭说明可能有牙周炎。
轻微的牙龈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指征,此时不应停止刷牙而应用软毛保健牙刷认真刷牙,一般都可以使牙龈出血得到控制。如果一周后还有牙龈出血现象,就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最好每6个月1次;定期进行洁治,即洗牙,医生用特殊器械清除牙石,每年一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除了以上检查法外,还可以采用:
1.血液常规检查;
2.X光摄片检查;
3.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敏等检查法。
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口腔健康预防意识,选择合适的预防健康产品,综合起来,能够有效预防或防止牙周病。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做到早起及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如果在刷牙或吃东西的时候,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要及早引起重视,因为这是牙周有炎症的表现,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查看龈下牙石情况,以及牙龈萎缩的情况。
●有效提高牙齿及口腔的免疫能力,将牙周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可选购合适的牙膏、牙刷、牙线,避免选择不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导致牙龈问题的恶化。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结构要营养均衡,多吃白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于牙齿口腔健康的食物;尽量少吃含糖食品,不抽烟,少喝酒,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有效增加唾液分泌,利于牙面及口腔清洁。
●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有条件的话,要保证儿童每半年一次,成人每年一次进行口腔及牙齿健康检查;每半年或一年洗一次牙,及时除掉龈下牙结石。
●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预防意识。少吃辛辣食物,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切勿常喝软饮料,如冰茶、可乐、柠檬汽水等各种碳酸饮料,均会对牙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注意是睡前,刚吃完酸性食物的时候,例如柠檬、西柚汁后,不要马上刷牙,酸性液体容易使牙齿表面的釉质软化,此时刷牙容易破坏牙釉质,导致牙齿损耗,应先漱口,过一段时间后再刷牙。
主要并发以下疾病:
1、可能发生牙周肿胀或多发性牙周脓肿。
2、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
3、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引起牙周胀肿,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局部剧烈疼痛,有时同时出现多个部位的脓肿,称多发性牙周脓肿。此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