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在出生出现,好发于面、颈部,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40%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
鲜红斑痣的鉴别诊断:
1、草莓状鲜红斑痣:KTP532激光治疗、32P贴敷均很有效。经济条件较好的应选 KTP532激光,不可用Q开关美肤激光(易出血),经济很困难者,可选32P贴敷,但贴敷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孩子被过度照射,也可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海绵状鲜红斑痣:不宜用激光治疗,也不能用32P贴敷,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胶体32P。
2、红斑样皮疹: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的症状,很多皮肤病都有这种症状。
3、一过性红斑狼疮样: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临床特点是两侧面颊有水肿性红斑,鼻梁上的红斑常与两侧面颊部红斑相连,形成一个蝴蝶状的皮疹。
4、颧部红斑:狼疮肾炎全身表现:间断发热;颧部红斑,由于形状似蝴蝶,又称蝶形红斑;无痛性口腔溃疡;多个关节肿痛;发生癫痫或精神异常;手足遇冷变得苍白,温暖后转为紫红,继之恢复常色,又称雷诺氏现象。
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 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
鲜红斑痣是怎么形成的:
1、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鲜红斑痣。
2、据观察发现鲜红斑痣女孩发病几率高于男孩,在血管瘤组织中检测发现雌二醇水平增高,雌二醇是人体内一种雌激素,说明和雌激素水平有关。
鲜红斑痣一般常见为:
第一,鲜红斑痣起初是大小不一的淡红、暗红或紫红的斑点,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表面光滑,按压会退色,岁年龄的增长会不断扩大,65%的患者都会扩张,40岁前可增厚或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出血。鲜红斑痣是无数扩张毛细血管组成的较为扁平的斑块,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将终身不消。
第二,鲜红斑痣可发生有任何部位,以面部居多,它还同时累及到眼神经和上颌神经,15%会造成青光眼,1%-2%的患者伴有同侧的软脑膜血管畸形,称为Sturge-Weber综合征。
第三,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皮损现象,现在患者较多,鲜红斑痣随患者的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
第四,鲜红斑痣又称为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常在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常见于颈部、头部、头等部位,多为单侧性,极少为双侧性,有时还累及到粘膜。
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
鲜红斑痣应该如何预防?
1.照光后局部皮肤即开始出现水肿反应,一般持续3~5d。应口服泼尼松片每次5mg,3次/d(儿童酌减),一般服用3d即可,以减轻水肿。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E、胡萝卜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促进光敏剂从体内排出。
2.水肿后期常出现少量渗出,可用无菌棉球轻轻蘸干。治疗眼周围病变,有时眼角分泌物较多,可滴用0.25%氯霉素滴眼液或涂抹红霉素眼膏。
3. 照光后2~4周为结痂期,应注意避免外力触碰痂面,对结痂较厚者,应注意痂下感染,可适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鼻唇沟、嘴角处结痂者应尽量减少引起该处肌肉活动的动作,如大笑、用力咀嚼等,以免撕裂痂面导致感染及愈合不良。另外,儿童患者的家长要看管好自己的孩予,不能和别的小朋友打闹,以免将痂皮碰掉,导致瘢痕形成。
4.静脉推注光敏剂如有不慎造成渗漏,漏出部位的避光措施要更严格,时间要更长些,否则严重者可继发瘢痕疙瘩。
5.避光注意事项 光敏剂输入体内后即应避免日光或强灯光照射全身皮肤,用血卟啉衍生物者一般需避光1个月左右,而用血卟啉单甲醚者需避光3~7天左右,此后可逐渐增加受光强度,如无光敏反应可恢复正常生活照光。
因为鲜红斑痣没有办法预防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早期的征兆来筛检是否会引发其它的并发症:
1.长在肢体上:如果肢体肥大,要小心骨骼肌肉方面的异常。
2.长在脸部的上三分之二:要小心是否合并眼睛以及神经方面的异常。
3.长在背部的中线:要小心合并其下脊随内的血管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