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标准:
黄褐斑患者常有肝郁、肝热与血瘀症状,有的病人则表现为脾胄虚寒证,或肾阳虚寒。肝郁气滞,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使血液瘀滞于颜面;或因肝病及脾,脾失健运,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痰湿内停,晦浊之气循经络而上熏于面;或因肝郁化热,热灼肾阴,精不化血,血不养肝,导致肝肾同病,血虚不荣,火燥结滞而发病。
西医诊断标准:
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其境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亦能使整个面部受累及。褐斑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
西医诊断依据:
使用Wood氏灯检查,黄褐斑可见有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三种。组织病理检查见损害处,黑素细胞的黑素形成活跃,表现为基底层黑素增加,但无黑素细胞的增殖。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素颗粒或被噬黑素细胞所吞噬,无炎症浸润。有时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西医鉴别诊断:
1.瑞尔黑变病:好发于前额、颧部、颈及耳后,也可累及躯干及四肢,呈灰褐、深褐或蓝灰色损害,有时略呈网状,境界不清,色素斑上常有粉状鳞屑,可伴皮肤轻度发红及瘙痒。
2.阿狄森氏病:色素沉着呈全身性弥漫性分布,青铜色至黑褐色斑片,除面部外还可见于乳晕、外生殖器等处,有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乏力、血压降低等。
3.Civatte皮肤异色病:皮损对称分布于面、颈和上胸部,为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萎缩。
西医病因:
本病与内分泌特别是求偶素失调有关,服用避孕药的妇女约20%发生本病,系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联合作用所致。停服后损害可消退,亦可持久存在。妊娠性黄褐斑常从怀孕3-5月开始,分娩后渐消退,有的可因女性生殖器疾病或于绝经期发生本病。某些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癌肿、慢性乙醇中毒、肝病和恶病质患者以及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嗓(冬眠灵)、苯妥英的患者也可伴发本病。日光则是本病的一种促发因素。临床上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且也常见于男性。
中医病因:
由忧思抑郁,血虚不华,火燥津亏而成。
病理:
组织病理示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增大,且数目增多。
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
体征:
多发于30岁左右的已婚妇女,但未婚妇女和男性也可见。损害为淡褐到淡黑色斑片,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无炎症及脱屑,对称分布于面部。面中型最为常见,损害分布于颊、额、上唇、鼻和颏部。颧型损害累及颊和鼻部。下颌型损害累及下颌支部。局部无炎症及鳞屑,缺乏自觉症状,损害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而减轻或加重,但多经久不退呈慢性病程。
1、严禁使用含有激素、铅、汞等有害物质的祛斑产品,因为含铅汞含量超标的化妆品对黄褐斑的副作用太多,轻则造成黄褐斑的反弹,重则造成毁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黄褐斑的产生。
3、加强防晒,所有的色斑都害怕强光的照射,黄褐斑尤其如此,因此黄褐斑患者一定要左海防晒的预防工作,外出带遮阳工具,涂防晒霜等。
4、防黄褐斑,远离各种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会加快皮肤的损伤,导致黄褐斑的加重。
5、要始终保持豁达乐观,心情舒畅,情绪开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治疗黄褐斑好的疗效。
6、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要注意劳逸结合。
7、多食富含维生素c,E的食品,避免阳光久晒。
8、妇女口服避孕药者,应停止服用。
9、积极治疗内分泌功能障碍,肝病等原发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