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
1.风寒袭鼻证:鼻塞,喷嚏,流涕清稀,鼻音重,遇风寒则加重。鼻粘膜红肿不甚,鼻腔内分泌物较清稀,伴恶寒,或有轻微发热,周身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鼻证:鼻塞,声音重浊,鼻气热,涕粘色黄或白,鼻粘膜红肿较甚,鼻腔内积有粘脓涕或脓性涕,可有发热、头痛、咽疼、咳嗽不爽、口微干喜饮等症,舌尖红,苔黄白或薄黄,脉浮数。
1.受凉、过劳、抵抗力降低,病毒侵入,继发细菌感染为主要原因,病程7~10日。
2.主要症状,病初起,鼻内干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或有全身不适,发热,4~5日后鼻涕为粘稠,如无并发症,则逐渐痊愈。
3.鼻腔粘膜淡红或红肿,有大量水样或粘液性分泌物。
4.应与麻疹、流感、猩红热、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
有咽白喉,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附有白膜,涂片或作培养可见白喉杆菌。
1.流行性感冒
4.急性传染病
许多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的早期可出现类似急性鼻炎的症状,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麻疹从发病至出疹前,可有发热、流涕等与急性鼻炎相似的症状。但可有特异的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存在,在口腔黏膜第一齿处,可见0.5mm~1mm大小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该黏膜斑亦可见于唇内,出现2~3日即可消失,发病3~4天后,自耳后至四肢逐渐出现特异性的皮疹。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表现。患者可有特异性皮疹、“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等特异性体征。百日咳最初有咳嗽、打喷嚏,伴低热约3天,以后咳嗽日渐加重,常日轻夜重,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7~10天。此类疾病需要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对病程的严密观察以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鼻渊:以黄浊脓涕常流为特征,急性期可有发热、头痛等症。脓涕积于鼻窦开口之鼻道是主要鉴别点。x线片可示患窦模糊阴影。
2.鼻鼽:以突起鼻痒,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如水为特征。无外感表证。
西医病因:
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时,病毒侵入后引起。常见的病毒为冠状病毒和副感冒病毒等,鼻粘膜pH趋向碱性,溶菌素活力减低,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中医病机:
伤风鼻塞是指因风寒或风热之邪壅塞肺系、犯及鼻窍所致。
发病机理:
致病微生物为病毒。各种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致本病,鼻病毒最为常见,其为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目前已发现99种血清型。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以及腺病毒也很常见,此外,尚有肠病毒、呼吸合胞病毒等。其中,由肠病毒引起的潜伏期最短,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潜伏期较长。呼吸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倾向于缺乏免疫性,以致一生中反复感染,鼻病毒、肠病毒、腺病毒可产生较长时期的免疫力。 当机体由于各种诱因而致抵抗力下降,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而侵入机体,原已潜伏于上呼吸道的细菌也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使本病在原发的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性继发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卡他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