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病是由毛首鞭形线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及升结肠所致的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分布甚广,尤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我国普遍存在,尤以农村多见。患者以儿童为主,严重感染可影响儿童的生长与发育,轻、中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有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直肠脱垂、贫血与营养不良。
要注意与合并有蛔虫病、钩虫病、阿米巴肠病相鉴别。
轻、中度感染者虽然临床多见,但一般无显著症状。偶有右下腹痛、恶心、呕吐、低热等。重度感染多见于儿童,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消化系统
结肠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弥慢性出血点、溃疡形成。患者表现为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脱肛。有些患者出现慢性阑尾炎的症状。
2.血液系统
血常规检查出现嗜酸细胞增加、缺铁性贫血等。严重贫血者导致心脏扩大。
3.神经系统
常头昏、头晕。极少数可有脑膜炎的症状。腹部触诊常有右下腹明显压痛。
1.血常规
注意嗜酸粒细胞计数,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大便常规
找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找虫卵确诊。
3.虫卵计数
4.直肠镜检
或脱垂的直肠上,查见鞭虫成虫亦可确诊。
5.定量板-甘油玻璃计数法(加腾改良法)
可确定感染程度。
6.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
检查时可见到虫体附着于肠黏膜上,虫体旁可见黏液。黏膜轻度充血且易出血。借助肠镜检查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手段,以便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7.X线钡剂灌肠检查
运用气钡双重造影法可以发现涂有钡剂的透光虫体外形。
8.其他检查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3)水洗自然沉淀法。
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加强粪便管理,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护水源等,高发流行区可集体驱虫普治。
1.荨麻疹。
2.脱肛。
3.贫血。
4.偶可并发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及肠套叠。
5.休克型 (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由于全身微血管痉挛,而有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早期血压可正常,但亦可降低甚至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触不到。可伴有少尿或无尿及轻重不等之意识障碍,此型较常见。
6.脑型(呼吸衰竭型):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以严重脑症状为主,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亦可出现呼吸异常及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