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T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TEC是近来人类霍乱样病人大便中新发现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是发达国家“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成人霍乱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也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其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1982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本病。
一、霍乱 霍乱( cholera)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在医疗水平低下和治疗措施不力的情况下,病死率甚高。
二、 病毒性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
三、沙门菌肠炎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发病较急,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发热;大便每天数次至数10次,稀糊状、带有粘液甚至脓血,性质多变,有特殊臭味;镜检有红、白细胞和脓细胞。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亦可引起败血症、脑脊髓膜炎。病程迁延,有并发症者可长达数周。带菌率高,部分患儿病后排菌可达2个月以上。
ETEC定居于小肠表面,不损坏也不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产生肠毒素引起分泌性腹泻。常见的血清型有10余种,如O6、O8、O15、O25、O27、O42、O63、O87、O148、O159等。
肠毒素分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2种。1株大肠埃希杆菌可同时产生LT和ST,也可只产生1种。LT是一种蛋白质,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分子量为85000,60℃10分钟即可灭活。其抗原性和毒性与霍乱毒素相似,引起腹泻的机制也与霍乱毒素相同,刺激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引起小肠持续过度分泌而腹泻。
1.潜伏期
一般为0.5~7天。
2.症状表现
为分泌性腹泻,为水样便。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程4~7天。病情轻重不等,可以仅有轻微腹泻,也可呈重症霍乱样,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成人常感染产ST和LT的菌株,小儿以单产ST的菌株多见,故成人腹泻较重,持续时间长。
确诊必须对腹泻患者进行大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并检测ST,LT阳性。
1、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2、应使用多西环素治疗,可缩短排菌时间。
3、平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吃一些生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太多辛辣的食物主要用饮食疗法、体育锻炼、心理治疗或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饮食疗法强调饮食要规律,避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少饮酒、咖啡、冷饮等,不吃可引起腹泻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及生冷食物。
一、脱水
指人体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其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又分为低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高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等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
二、酸中毒
在病理情况下,当体内[BHCO3]减少或[H2CO3]增多时,均可使[BHCO3]/[H2CO3]比值减少,引起血液的pH值降低,称为酸中毒。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特点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
酸中毒患者 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