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犯肺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多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致使肺气失宣而成。本证以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三证,是临床常见的外感肺病。由于病因、病位、病机及临床表现等都有类似或相同之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鉴别。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三证的共同之处有四:一是都因感受外邪而引起;二是病位都在皮毛与肺;三是病机都不外乎外邪袭表,卫阳功能失职和外邪犯肺,肺气失于宣发两个方面;四是临床上都是以表证与咳嗽并见为其特点。由于所感病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不同,所以这三个证候又有严格的区别。寒为阴寒,其性凝滞、收引。因而风寒犯肺证既有寒邪袭表,卫阳被郁,腠理致密,汗孔闭塞的表寒证,又有寒邪内犯于肺,肺失宣发而致的咳嗽,吐痰清稀等表现。热为阳邪,易伤津液。因而风热犯肺证出现以下两组症状,一是风热袭表,卫阳失职,腠理疏松,汗孔开放的表热证;二是风热内犯于肺,肺气失于宣发而致的咳嗽、吐痰黄稠等症状。燥邪犯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一是燥邪在表,卫阳功能失职,症见发热恶风,苔薄黄,脉浮数等;二是燥邪伤津,症见口鼻干燥,吐痰量少而粘,难以吐出等;三是燥邪犯肺,使肺气失于宣发,而见咳嗽。
概言之,以上三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鉴别:一是从表证的特点鉴别。风寒犯肺之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风热犯肺之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有汗,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犯肺之表证,发热而恶风,口鼻干燥,舌苔薄黄,脉浮数。二是从咳嗽的声音来鉴别。风寒犯肺之咳,其声重浊;风热犯肺之咳,其声不扬;燥邪犯肺之咳,其声清脆。三是从痰的色质来鉴别。风寒犯肺者,吐痰清稀而白;风热犯肺者,吐痰粘稠而黄;燥邪犯肺者,吐痰量少而粘,难以咯出。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风寒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
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感,最易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而上逆,则为咳嗽、气喘;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气逆于上,故咯痰色白质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鼻咽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喉痒。风寒袭表,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表,故见微恶风寒;卫阳抗邪,阳气浮郁在表,故见发热;风寒犯表,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
【临床表现】 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有外感风寒的病史,以咳嗽、咯稀白痰与风寒表证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本证以咳嗽及咯稀白痰为主,表证证候较轻;风寒束表证则以表证证候为主,咳嗽较轻,不咯痰。
1、中医辨证检查: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象浮紧而滑。
2、西医检查:体格检查可见呼吸稍增快,肺部听诊可闻干性罗音及大、中湿罗音,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或消失。咽部多有充血。
3、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见肺纹理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痰涂片及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1.病室要温暖,避免吹风受寒着凉,重感风寒,加重病情。如恶寒重,要做好保暖,可加盖衣被,以暖水袋保暖。如无汗,可加盖衣被以微发其汗,助邪外泄。汗出应及时擦干,可用干毛巾揩干,更换汗湿衣服。
2.病室可以苍术、艾叶香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药物宜轻煎热服,不宜久煎。忌用物理降温,以免阻遏病邪自肌肤泄出。鼓励病人多饮姜糖水、姜苏饮等,以助辛温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