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1984年Thompson提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988年芝加哥会议仍用这一命名,1991年10月荷兰会议改称功能性消化不良。1994年杨森科学委员会组织的胃肠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上也用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命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占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的患者的34%以上。本病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治疗杂乱,医疗费用较大已成为世界性一大问题。自1987年国内学者提出,本病应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引起国内医学界关注,以利国际交流以来,现已日益受到中、西医学界的重视,并成为当前临床诊治消化病的重点之一。
中医诊断标准:
胃脘痛的诊断依据
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2.发病常与神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上消化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可见胃、十二指肠炎症。
4.B超、肝功、胆道X线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痞满定义为“以病人自觉胃部饱胀,胀满或腹痛不适,伴食少、纳呆、嗳气、大便溏或排便不爽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肠胃疾病,通常反复发作在两个月以上者”,其内涵与NUD定义基本相同。
中医诊断依据:
1.实证
(1)邪热内结:心下痞满,胸膈满闷,按之软而不痛,烦燥口渴,大便或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此属邪热内结,胃气阻滞,失于和降。
(2)饮食积滞:胸脘满闷,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吐或吐出宿食,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此属食积不化,胃气失于和降。
(3)痰湿内阻:胸脘满闷,恶心欲吐,痰多,咯出不爽,头目眩晕,身重倦怠,舌淡,苔浊腻,脉滑。此属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浊气上逆。
(4)肝郁气滞:胸脘痞满,两胁作胀,或时叹息,心烦易怒,嗳气频作,舌淡,苔薄白,脉弦。此属情志失和,肝气郁结。
2.虚证
脾胃虚弱,心下痞满,腹胀,喜热、喜按,倦怠无力,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此属脾虚不运,气机升降失常。
西医诊断标准:
NUD诊断标准的分类
1.消化不良症状持续4周以上。
2. 内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及食管和胃内肿瘤。
3. X线及B超排除肝、胆、胰病变。
4.追踪2~5年,并二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
5.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腹部手术史。
西医病因:
关于本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胃与十二指肠炎症有人发现本病患者100%有胃炎,其中22.2%同时有十二指肠球炎,本病症状与炎症程度有一定关系。
2.胃运动功能失调主要是胃窦功能异常,胃排空减慢,排空延缓与迷走神经张力低、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肌间神经丛异常有关。胃压力测定可反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功能,Rees等对不明原因上腹沉重感和嗳气多年的男性病人侧压,发现病人进食固体、液体餐后,胃窦部收缩较正常人呈现振幅较低的时相收缩波压力改变,该类型压力波与胃对固体食物排空明显延缓有关。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胃排空,显示50%NUD胃排空延迟,特别是固体胃排空,女性排空延长多于男性。冯英明等对11例NUD进行胃内各部位(球部、幽门、胃窦、胃体、胃底、贲门)基础压力和总压力测定,与10名正常人比较,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并有胃蠕动功能紊乱,可能是上腹饱胀隐痛的病理生理基础。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尚未肯定,有人认为HP感染与腹胀、嗳气有关。该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胃粘膜中尿素,产生氨与CO2有关。
4.情绪、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有不安、神经质、抑郁、生理性感觉过敏等,用安慰剂有效。
5.NSAIDS 等药物的应用,可能损伤胃粘膜。
中医病因:
胃脘部痞塞满闷之证为“痞满”,《伤寒论》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证治汇补,痞满》说“痞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于心下,位于中央,填满痞塞,皆湿上之为病”。可见本病涉及脾、胃、肝脏,但与脾关系更为密切。其病因病机为:
1.误下伤中 邪在肌表,反攻其里,损其中气,邪乘虚内陷,邪热内结于心下,或寒热交阻与中,气机壅塞,升降失常而成痞满。
2.饮食阻滞 贪食过饱,恣食生冷,损伤中阳,胃失和降,故食滞气阻,则为痞满。
3.痰气搏结 痰凝气滞,壅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心下痞满,若痰饮上逆于胸,阴乘阳位,胸阳受阻,则胸膈满闷。
4.湿浊内阻 寒湿阻滞或湿热中阻,气机闭塞而成痞满。
5.情志失和 情志失和、气机逆乱、升降失调引发痞满,其中以肝郁气滞为多见。
6.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中气亏虚,胃呆纳钝,气滞不畅,食少虚痞。总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脾虚木乘,肝气横逆,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故脾胃虚弱为本,气滞食积,湿痰,血瘀等邪实为标,往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一般认为“痞满”相当于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胃脘痛”相当于溃疡型消化不良,“嘈杂”相当于反流型消化不良。
根据1985年17版西氏内科记载NUD常见症状:上腹痛52%~73%,右胁痛4%,左胁痛5%,痛放射到背24%~28%,夜间痛24%~32%,进食30分钟内痛32%,进食后痛加重45%,进食痛缓解4%~32%,痛与进食后关系不明确22%~65%,硷性药痛缓解26%~75%,厌食23%~36%,体重减轻18%~32%,恶心43~60%,呕吐26%~34%,烧心28%,厌油腻53%,胀气52%,嗳气60%,慢性消化不良症状常可由胆囊炎和胆结石引起。
FD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
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1.实验室检查
内镜、活检、X线、B超检查应用内镜、活检、X线、B超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胆道病、胰腺病,及胃、胰、胆肿瘤等)。对于慢性胃炎,日本学者对浅表性炎症、轻度充血、水肿等认为属于正常。欧洲对3667例消化不良进行内镜检查,炎症仅占20.9%,故镜下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仍有不少病例在消化不良范围内。 1.胃排空试验正常人固体食物从胃近端到远端需3个小时,每小时排空25%左右,胃窦余25%左右,近端食物渐减。本病患者固体食物排空延缓,每小时只排10%左右,排空延长,或远端食物少、近端多。用同位素作标记的排空试验为金标准,需有广视野γ相机和同位素条件。现用放射线ROM(radioopaqnemarker)制成胶囊或钡条10个作为标志物吞下,若6小时后不排空就是排空延迟。 2.胃十二指肠压力测定用8个孔的导管接传感器,4个孔放在胃窦部,4个孔放在十二指肠水平部,计算机计算波幅,记下消化间期压力,分析其胃内压力。如波幅均不超过5mm则为肌原性,胃近端是张力作用,远端是磨碎作用,窦部、幽门、十二指肠的压力要协调。 4.24小时食管测压和测pH。
2.电诊断:
胃电图排空延迟者,胃电图不正常。
1、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匆促进食,也不要囫囵吞食,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食。
2、不要泡饭或和水进食,饭前或饭后不要马上大量饮用液体。
3、进餐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这些讨论应留到饭后一小时之后进行。
4、不要在进餐时饮酒,进餐后不要马上吸烟。
5、不要穿着束紧腰部的衣裤就餐。
6、进餐应定时。
7、避免大吃大喝,尤其是辛辣和富含脂肪的饮食。
8、有条件可在两餐之间喝一杯牛奶,避免胃酸过多。
9、少食过甜过咸食品,过多吃糖果会刺激胃酸分泌。
10、进食不要过冷或过烫。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良性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经适当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其预后良好,临床症状(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如不能缓解,可出现维生素缺乏,低蛋白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