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鼠是一种新型抗凝血灭鼠剂,属高毒类,纯品为黄色针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敌鼠钠盐为淡黄色粉末,无味,可溶于热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两者化学性质较稳定。敌鼠是应用最广泛的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之一。
与其他类型杀鼠剂中毒相鉴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毒鼠强)、磷化锌、有机磷酸酯类(毒鼠磷)、灭鼠优等。
误服鼠药或误食沾染本品的粮食及毒死的禽畜,自杀、投毒而致中毒。
敌鼠进入动物或人体后,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使维生素K的活性减低,阻碍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一些凝血因子,起到抗凝作用,表现出各部位出血;也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使管壁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倾向。
大鼠口服本品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量为15mg/kg。
误食后短时至第三天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腹痛、腰痛、关节痛等;后续出现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的症状,如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紫癜、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贫血或休克。常死于脑出血、心肌出血。
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2.凝血相。
3.血、尿、胃内容物检测毒物。
1、预防关键在于控制源头,要加强剧毒化学品的管理,妥善保管毒鼠药品;毒饵投放地区应严加防范,白日收藏;毒死的禽,畜必须深埋或火化。
2、大力倡导和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灭鼠剂,要向公众进行中毒控制和急救宣传;培养中毒防治人才,落实意外事故应急救援计划和实施方案。
主要并发症是广泛性出血,首先出现血尿、鼻出血、齿龈出血、皮下出血,重者咯血、吐血、便血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可并发休克,常死于脑出血、心肌出血。临床表现除有敌鼠中毒的全身症状外,随即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瘀点、严重者可有呕血、血尿等等。
并发脑出血时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突然加重、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