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由于在动脉内膜上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受累器官的病象为主。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指一组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②动脉中层钙化(M nckeberg medial calcification)较少见,好发于老年人的中等肌型动脉,表现为中膜的钙盐沉积,并可发生骨化;③细动脉硬化症(arteriolosclerosis,arteriolar sclerosis)常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其基本病变主要是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详见高血压病)。
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动脉(弹力型—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中动脉(弹力肌型—冠状动脉、脑动脉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 SMC)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中医诊断:
1.痰浊内阻
证候:病人体肥少动,嗜睡,晨起口中粘腻乏味,舌淡胖或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2.气滞血瘀
证候:平素易怒心烦,时感胸肋胀闷不适,时或头晕,舌质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脉弦或涩。
3.肾精亏虚
证候:眩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动作迟缓,精神呆钝,苔薄白,舌淡暗,脉细。
西医诊断:
本病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是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不容易。年长病人如检查发现血脂增高,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
西医鉴别诊断:
主AS引起的主动脉变化和主动脉瘤,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以及纵隔肿瘤鉴别。冠状AS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需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心肌纤维化需与其他的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病相鉴别。脑AS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肾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压,需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相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需与肾结石相鉴别。四肢AS所产生的症状需与其他病因的动脉病变所引起者鉴别。
西医原因:
AS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所致,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遗传、高脂饮食、吸烟等。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学说有脂质浸润学说;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学说;内皮细胞损伤反应学说;平滑肌细胞单性繁殖学说以及神经、内分泌改变;动脉壁基质内酸性蛋白多糖质和量的改变学说等。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而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和结构损伤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如血脂过高、载脂蛋白平衡失调, 脂质过氧化物增多,血液动力学、流变性改变,吸烟,毒血症等;血小板粘聚、释放活性物质、血栓形成、脂质沉积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脂滴,坏死、溶解则是AS形成的直接原因。
中医原因:
1.饮食失节 恣食高梁厚味,或饥饱无常,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饮食不能化生气血,凝聚成痰,痰湿浸渍于血脉,痰瘀交阻,而发本病。
2.肝肾亏虚 年老体衰或久病劳伤及肝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温运血脉,阴虚不能滋养血脉,血脉损伤,痰瘀内滞,故发本病。
3. 七情内伤,忧思恼怒肝气郁滞,气滞血瘀,血脉不畅,气机不利,津液代谢受碍而致痰湿停滞,痰瘀互结于经脉,发为此病。
中医病机:
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年老体虚,精气不足,精微不能充养四肢百脉,痰浊、瘀血阻脉。病位主在血脉,虚主在肾、肝、脾,实主力痰浊、瘀血,兼有气滞。
病理:
AS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和中型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肢体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脾动脉亦可受累,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 1. 脂质条纹病变 :特征是内膜的少数平滑肌细胞呈灶性积聚,细胞内外有脂质沉积。脂质成分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脂,还有磷酯和甘油三酯等; 2. 纤维斑块病变 由内膜增生的结缔组织及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所组成。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细胞外周由脂质、胶原、弹力纤维和糖蛋白围绕。病灶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一纤维膜,覆盖于深部大量脂质之上;脂质沉积物中混有细胞碎片和胆固醇结晶。斑块体积增大时,向管壁中膜扩展,可破坏管壁的肌纤维和弹力纤维而代之以结缔组织和增生的新生毛细血管。 3.复合病变 为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可因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所谓粥样溃疡,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破溃处可引起出血,溃疡表面粗糙易产生血栓,附壁血栓形成又加重管腔的狭窄甚至使之闭塞。
主要是相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象:
分期和分类:
1.按病程阶段分类: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但临床上各期并非严格按序出现,可交替或同时出现。
(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由于血管狭窄而产生器官缺血的症状。
(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表现。
(4)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引起症状。
2.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类别。
(一)一般表现
可能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
(二)主动脉粥样硬化
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主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r 其次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在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肿块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因喉返神经受压而麻痹引起声音嘶哑、气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受压等表现。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也可发生动脉夹层分离。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四)颅脑动脉粥样硬化
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侵犯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脊动脉,颈内动脉入脑处为特别好发区,病变多集中在血管分叉处。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碎片脱落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卒中);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五)肾动脉粥样硬化
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龄在55 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发生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和发热等。长期肾脏缺血可致肾萎缩并发展为肾衰竭。
(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
(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较多见,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症状:
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临床症状,本病早期多无特殊症状,脑动脉受累,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肠系膜AS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下肢AS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引起持续性疼痛、坏疽;冠状AS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体征:
主AS,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斑块内钙质沉着阴影。主AS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在体检时腹部发现有搏动性肿块,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的相应部位增大;主动脉造影可显示梭形或囊样的动脉瘤。二维超声显象显示瘤样主动脉扩张。四肢AS,以下肢为多见,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可产生坏疽。
1、限制食物性胆固醇的摄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虽然体内的胆固醇不全来自食物,但是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所必需的。
食物中含胆固醇丰富的是鸡蛋黄、蟹黄和各种动物内脏,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如一个蛋黄就含胆固醇约200~300mg,这就是每天胆固醇摄入的最高量。
2、限制脂肪的摄入:食用的脂肪包括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前者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升高胆固醇,应该严格限制,使其不超过每天总热量的 7%。后者虽然是不饱和脂肪酸,但因其提供较高的热量,也应该适当限制,以每天不超过20~25g为宜。全部脂肪热量不超过摄入总热量的30%。
提倡科学的烹调方法,菜肴以蒸、煮和凉拌为主,炒菜少放油,尽量不煎、炸食品,少吃人造奶油食物。
3、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除了限制脂肪外,提供热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应适当限制,也就是每天的主食要有所控制,做到每餐食无求饱,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而热量较低的粗粮(如全麦面粉等)、杂粮(如豆类杂面等)和新鲜绿叶蔬菜。
若血脂异常合并或继发于糖尿病者,其主食控制就更为重要。
4、戒烟限酒:吸烟能抑制脂蛋白脂酶(人体内一种参与脂蛋白代谢的重要的酶)的活性,使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还能破坏内皮细胞的功能,引起动脉痉挛等。所以对于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危害很大,必须戒烟。
而适量饮酒,尤其是葡萄酒,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益,以每天不超过1OOg葡萄酒为宜。
5、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超重和肥胖者,除了饮食控制外,体育锻炼是有效的减肥措施。以腰围增加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内脏脂肪增多,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不少血脂异常患者合并有脂肪肝,更应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消耗脂肪,减轻体重的效果。体育锻炼的方式建议采用低、中强度的有节律、重复性的有氧运动,如行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或体操等,如每天行走30分钟,距离为3000米。
血管瘤、血栓栓塞、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缺血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脑动脉硬化
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常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变得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判断能力低下(表现为不能持及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要靠别人协助)。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痴呆,癫痫样痉挛发作,脑中风。
(3)肾动脉粥样硬化
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4)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