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喉风是喉风的一种,是指发病迅速,病情危重,喉部红肿剧痛,呼吸困难,痰涎壅盛,语言难出,汤水难下为主要症状的喉部急性病证,又名“紧喉风”。该病的发生,多由咽喉痈及各种咽喉病发展而来,一般多并发于小儿急喉?、喉白喉,此乃肺胃素有痰热,复感风热或疫疠之邪,内外合邪,风火相煽,引动痰热上壅,痰涎火毒结聚于喉,阻塞气道而发。此外,尚有因喉外伤、喉菌或异物阻塞于喉而发病的。喉风病位在咽喉,与肺胃关系密切。根据该病的病机特点,宜辨证分型施治,若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应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症状。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呼吸困难。
呼吸深度与频率 , 吸气运动加强、延长呼气运动增强、延长 ,吸气与呼气均费力。
显示, 吸气深而慢显示呼出空气有困难空气出入均有困难。
呼吸时伴发声音, 吸气时有喉鸣, 呼气时有哮鸣声 , 一般不伴发明显声音。
三(四)凹征吸气时明显, 无不明显。
风热外袭,热毒内困
患者肺胃素有蕴热,复感风热之邪,或时行疫疠之邪侵入人体,风热邪毒引动肺胃之热上升,风火相煽,内外邪热搏结不散,结聚于咽喉而为病。或素体虚弱,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壅阻于肺,肺气失宣,津液运行无力,化而成痰凝聚咽喉而致。
热毒熏蒸,痰热壅结
火毒炽盛,火动痰生,痰火邪毒结聚于咽喉而为病。素体痰湿之躯,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火郁结,上攻咽喉,发为本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喉门》曰:“紧喉膏粱风火成,咽喉肿痛难出声,声如拽锯痰壅塞。”
风寒湿浊,凝聚咽喉
禀赋不足,体质虚弱,饮食、针药不宜,致风寒湿凝聚于喉而为病
(2)临床症状:吸气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吸气期喉鸣,痰涎壅盛,语言难出,汤水难下,声音嘶哑等。
(3)检查:根据呼吸困难及病情轻重程度分为四度:
一度: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天突(胸骨上窝)、缺盆(锁骨上窝)及肋间等处轻度凹陷,称三凹征(儿童上腹部软组织也可凹陷,故亦称四凹症)。
二度:安静时亦出现上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
三度: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并因缺氧而呈烦躁不安、自汗、脉数等,三(四)凹症显著。
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神昏,濒临窒息。
1、间接喉镜、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见喉黏膜急性充血、肿胀,特点为双侧对称,呈弥漫性,声带呈淡红色或鲜红色,有时可见声带粘膜下出血或附有粘稠性分泌物,声带肿胀,游离缘变纯,发声时两侧声带不能闭紧。
2、实验室检查:一般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接近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⑴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外感,可有效减少急喉风的发生。
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进行抢救。
⑶为了避免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应尽量少活动,多安静休息,并应采取半卧位。
⑷进食或服药应缓缓下咽,以免引起呛咳,如咽喉疼痛应进冷或温流质、半流质饮食。
⑸气管切开后应保持套管通畅,内管定时取出清洗、消毒,一般每4~6小时清洗1次;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22℃左右)、湿度(90%以上),蒸气吸入,稀释痰液,维持下呼吸道通畅;防止伤口感染,及时换药;注意防止外管脱出,以免发生窒息;拔管前应先堵管1~2昼夜,待病人呼吸平稳后可拔管,伤口不必缝合,用蝶形纱布将创缘拉拢,数日即可自愈。
⑹ 忌食辛辣、肥甘、粘腻之物,以免助长火势及滋生痰湿,使病情加重。
⑺戒除烟酒,以免刺激咽喉,加重病情。
可能迁延成为慢性喉炎,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初起为间歇性。喉部分泌物增加,常感觉有痰液粘附,每当说话,需清嗓子或咳嗽以清除粘稠痰液。喉部常有不适感如刺痛、烧灼感、异物感、干燥感等。
严重者可发生窒息,由于喉部炎症,造成喉头充血水肿,引起气道狭窄,重者可因气道阻塞造成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