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由于出血或剧烈吐泻、发汗过甚,或剧烈创伤,或外感邪毒炽盛,或气机失常、气血壅滞,或过敏反应等剧烈的致病因素作用下,阴阳气血可骤然发生严重的平衡失调。
1、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瘦弱的人,女性较多,可有家族遗传倾向,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收缩血压可仅为 10.6kPa(80mmHg),但无重要临床意义,少数患者可出现精神疲倦、健忘、头昏、头痛,甚至晕厥,也有出现心前区重压感、心悸等类似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表现者。这些症状也可由于合并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无器质性病变表现,心率往往不快,微循环充盈良好,无苍白和冷汗,尿量正常。
2、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改变引起的低血压,比如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也可见于长久站立所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可以引起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以为继发性的。前者可能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直立时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的缘故,可能还与肌肉张力下降有联系,患者有衰弱感,但无汗,可有大小便失禁,发病突然,无精神兴奋过程,明显与体位改变有关。后者可继发于某些慢性疾病或某些药物的影响,发病机理类似。
患者多有急起失血、失水,或创伤,或感受邪毒炽盛,或脏腑气机失常、气血壅滞,或药物的过敏反应等病史。
实证厥脱:如暴怒伤肝(气厥),暴饮暴食(食厥),疲血阻闭(血厥),痰浊蒙闭(痰厥),剧痛致厥(痛厥),邪热鸥张(热厥)。
虚证厥脱:导致虚证厥脱的诱因多为气、血、阴、阳虚衰而引起。
临床所见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高热骤降,大汗淋漓,少尿或无尿,脉细弱等证候表现。血压下降。
厥,一指肢体或手足逆冷的症状, 如《伤寒论》云:“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一指突然失去知觉,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的病证,轻者逾时苏醒,重者则一厥不复。 脱,为多种疾病病情突变时的危重衰竭证候,如面色苍白,肢冷,气短息微,汗出如油如珠,神情萎靡,甚或昏昧等。
实证厥脱:患者突然昏倒而四胶厥冷,口嚓握拳,呼吸气粗等。
虚证厥脱:患者常伴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呼吸微弱等。
1、轻度:收缩压<80mmHg,脉压差<20mmHg。中度:收缩压在50mmHg以下,脉压差<20mmHg。重度:收缩压在30mmHg以下。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5~30ml/L)。
2、实验室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可参考必要的特异性实验检查,如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3、中心静脉压(CVP):CVP监测只适用于血压下降、CVP降低,临床上判断为心肺功能正常的厥脱患者。
厥脱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2.针灸治疗
(1)灸法:直接艾灸或悬灸气海、关元、足三里、膻中穴,每穴4―5壮或20分钟,适用于亡阳气脱者。直接灸大敦穴3-5壮(或隐白穴1-3壮),适用于亡阴气脱者。
(2)针法:取左耳肾上腺区配内关穴,持续电针;取人中、中冲、内关、足三里穴,针刺并用间歇刺激手法。
3.中草药升压制剂
(1)枳实注射液:先按每公斤体重每次0.3~0.5克,用5%葡萄糖盐水10毫升稀释,5―10分钟静脉推注完毕,每15~30分钟推注1次;连续2次后,改为每千克体重0.5克,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每分钟30-40滴。
(2)复方洋金花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注或静脉滴注,每日2~3次。
厥脱的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在积极救逆固脱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