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绞痛综合征(Abdominal Angina Syndrome)是指肠道相对缺血引起的餐后上腹或中腹部疼痛的综合征。又称之为内脏绞痛、肠绞痛、间歇性缺血性蠕动障碍、腹间歇性跛行、缺血性腹综合征、慢性内脏缺血综合征、肠系膜动脉间歇性缺血、腹血管功能不全综合征。
注意与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霍乱等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好发于夏秋季。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病原学检查:确诊依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2.病毒性肠炎,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
由于动脉硬化及动脉炎,使腹主动脉胃肠道分支的开口处造成狭窄或阻塞。受累的动脉多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患者进食后,肠道血流量和需要量增加,造成肠道相对缺血、缺氧、肠管痉挛,产生明显的腹部绞痛。
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有动脉硬化的其他表现。
2.腹部绞痛常在餐后15~30分钟出现,持续1~3小时,疼痛时间和强度与进食量有关。腹绞痛可为肠血管梗死的先兆。
3.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患者常因害怕疼痛而减少进食,造成体重减轻。
4.有时在上腹部可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
5.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增高、粪便潜血阳性。
通常可做腹部X线检查、腹腔动脉造影、腹部B超、CT及磁共振检查。
注意增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含量的食物。
肠梗阻,血管畸形,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