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是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1.支气管性哮喘。
2.气管或支气管肺癌 癌肿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狭窄,如伴有继发性感染时,可有气急、咳嗽等症状,应与急性左心衰竭相鉴别。癌肿患者的病史多较短,气急无明显的发作性,哮鸣音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呼气时较明显,无心脏病的病史及体征,X线可发现肺部癌肿征象。
3.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是老年人较常见的患者合并感染时,气喘加重哮鸣音增多。但一般病情较长,气急呈进行性加重,痰量多,黏液状,无夜间阵发性发作的特点。典型的肺气肿体征,虽有右室增大,但无左室增大及病理性杂音。X线检查有肺气肿征象及肺纹理粗乱等。
4.老年、衰弱、肥胖及严重贫血等,可产生劳力性呼吸困难,但无急性左心衰竭的其他征象。慢性肺心病所致的肺功能不全,亦可有呼吸困难,但有慢性支气管,肺及胸廓疾病的既往史,有肺气肿体征。心脏增大以左室为主,发绀比呼吸困难重。如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测,则更有利于鉴别。但应注意对老年患者可同时并存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症伴发冠心病的患者并非少见,这时如不易排除急性左心竭时,治疗上宜予以兼顾。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1.心肌弥漫性病变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等。
2.急性左心室前负荷过重 老年瓣膜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机械并发症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穿孔等。
3.急性左心室后负荷过重 高血压,尤其是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原发性梗阻型心肌病,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过量应用血管收缩剂等。
4.左心房衰竭 主要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偶见于左房黏液瘤或巨大血栓堵塞二尖瓣口。
5.严重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显著心动过缓等。
6.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室缺,房缺有大量左向右分流等,多见于儿童,老年人则少见。
7.其他:如外科手术后的低心排血量、感染等。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因素特点:①多种病因参与发病: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心脏病,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以及糖尿病。通常以其中一种病为主要原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急性左心衰竭,使病情更为复杂。②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是引起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最常见原因。这是因为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病患病率较高的缘故。目前,由于高血压已能较为有效地控制,冠心病越来越成为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已处于心衰的边缘状态者,遇有急剧增加心肌排血功能的情况,就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③老年瓣膜病,特别是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在老年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原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原有的无症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虽已有射血分数的降低(30%或35%)但临床无明显的症状、体征,在各种诱因作用下极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老年人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常见的诱因是: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约占68%~75%,其他是泌尿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因感染使机体代谢增强、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大,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②心律失常:如快速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使心室做功陡然增长,超出心脏的负荷量而发生急性左心衰竭。③输液及输血过多过快,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降低,若补液量过多、速度过快,使循环血量骤然增大,心脏的前负荷增大易导致急性左心衰竭。④其他,如肺栓塞、肾功能衰竭、情绪激动、饱餐、排便困难等均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的和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同时有呼吸费力和短促,外观可见胸部呼吸肌动作过度、频率加快及鼻翼扇动等表现。
(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多数是患者在夜间熟睡1~2h后,因胸闷气短而突然惊醒,需立即坐起,并有频繁咳嗽和喘鸣,咳出泡沫样痰,采取坐位后,一般数分钟后可逐渐缓解。否则,可呈心脏性哮喘持续状态,发展成为急性肺水肿,其发生机制:①患者平卧后,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超过了左心负荷的限度,加重了肺淤血;②卧位后,体静脉压降低,周围皮下水肿液被逐渐吸收,使循环血量增多,亦加重了肺淤血;③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一方面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减少,影响心肌收缩力,使左心室排血量减少,故肺淤血加重;另一方面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加重了肺通气障碍,使心肌缺氧增加,严重影响心功能。④平卧时,膈肌上升,肺活量减少,加重了缺氧。
(2)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出现呼吸困难,常常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方能减轻或缓解,称为端坐呼吸。严重时,患者必须坐于床边或椅子上,两足下垂,上身前倾,双手紧握床或椅子边缘,以辅助呼吸,减轻症状。发生机制主要是循环血液在体内的重新分布。①肺血容量的影响;卧位时,原来在下肢及腹腔内小静脉的血液由于体位的改变,更多地回流到心脏和肺循环,可使肺血容量增加数百毫升,而坐位时,上半身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转移至腹腔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②肺活量的变化:卧位时,由于膈肌抬高、肺活量明显降低(平均降低25%)。而端坐位时,肺活量较卧时增加10%~30%。
(3)急性肺水肿的呼吸困难:老年人心源性肺水肿是由于肺毛细血管滤过压急剧,而且持续增高及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的结果。其呼吸困难是因:①肺间质水肿:毛细血管内液体大量外渗而不能被淋巴组织所吸收。液体首先外渗到肺间质。使肺泡受挤压,肺泡内气体难以弥散入肺毛细血管、缩小了气体交换的有效面积,导致低氧血症,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肺间质的液体还可以压迫细支气管,使呼吸困难加重,发出有如哮喘的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②肺泡内水肿:在肺间质水肿期如未采取应急措施,病情可进一步发展。液体外渗到肺泡内,使肺泡内充满含有血浆蛋白质的渗出液,由于呼吸搅动而形成泡沫,加之细支气管黏膜肿胀,故可引起肺泡及细支气管的阻塞。严重地影响气体交换,加重低氧血症。肺泡内液体还使其表面张力降低,肺顺应性进一步减低。肺组织的弹性阻力加大,通过神经反射使呼吸频率加快,为协助肺呼气与吸气,呼吸肌必须增加工作量,用力呼吸,结果导致肺耗氧量增多,进一步加重缺氧。使患者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
2.咳嗽 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时,一般仅有平卧时咳嗽,同时咳出泡沫痰,坐起后可缓解。在急性肺水肿期,咳嗽频繁,咳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发作严重者可见大量稀薄泡沫状液体从口鼻涌出,这是由于严重肺淤血时,血浆和红细胞渗入肺间质及肺泡内所致。
3.发绀 急性左心衰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发绀,多先于口唇、耳垂及四肢末端。急性肺水肿时多有末梢性发绀,这是由于肺淤血时,肺间质及肺泡内水肿,影响了肺的气体交换血红蛋白氧合不足,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高所致。
4.陈-施呼吸 即潮式呼吸。呼吸有规律性改变,由停止逐渐加深加快,到达顶峰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直至再停止。多见于急性肺水肿,提示预后不良。这是由于急性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排血量减少,使脑供血不足,脑缺血缺氧,而使呼吸中枢的敏感性降低,在呼吸减弱减慢后,血中二氧化碳储备到一定浓度,方能兴奋呼吸中枢,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待血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后,呼吸中枢又转入抑制状态,呼吸又减弱减慢以致停止。
5.神志状态 急性左心衰竭时由于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使患者非常痛苦,患者端坐位呈现烦躁不安,表情极度焦急,面色灰白,由于缺氧状态的应急反应,患者可大汗淋漓,皮肤湿冷。持续时间较长,则可因严重缺氧和心输出量锐减,导致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神志由清醒转向意识模糊,昏睡状态,最终昏迷,发生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6.体征 面色青灰、发绀、端坐呼吸、四肢厥冷、脉细弱,可有交替脉,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S1低钝,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失常。特别是舒张期奔马律的出现,是急性左心衰竭重要的体现。它的出现是由于左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左室舒张压增高,左心房压增高,使左室快速充盈期受阻所致。在早期血压可能增高,但这种反应持续时间不长,由于泵血功能严重不足,患者呈低血压,或血压完全不能测到。两肺可闻及水泡音及哮鸣音。急性肺水肿形成时,两肺满布水泡音,哮鸣音及如沸水样的咕噜音。若?音仅局限于单侧,特别是局限于左侧者,应警惕是否由肺栓塞引起。
7.休克 是急性肺水肿的终末期表现。表现为血压下降或血压测不到,对升压药物反应迟钝,直到不能维持。四肢冰冷,尿量极少或无尿,意识模糊,呼吸加快。此时肺部?音可减少,但预后更加凶险。这是由于泵血功能均不足,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也减少所致。最终心律及呼吸均严重紊乱,濒于死亡。
根据心输出量的不同,临床上将急性肺水肿分为2型:
Ⅰ型:高输出量性肺水肿,临床上较多见。临床特点是血压常高于发病前,并有循环加速,心输出量增多,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压显著升高等表现,此类患者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或退行性瓣膜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梅毒性心脏病、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此时,患者的心输出量增高是相对的,实际上比发病前有所降低。只是较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为高。
Ⅱ型:低输出量性肺水肿。临床特点是血压不变或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脉搏细速,肺动脉压升高等。此型患者见于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弥漫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肺水肿。
1.动脉血气分析 急性左心衰竭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急性肺水肿时,当发生肺间质水肿期,因氧气向血液中的弥漫障碍,使PaO2下降,发生低氧血症;进一步发展为肺泡肺水肿期,除低氧血症更明显外,还常因通气功能障碍而伴发高碳酸血症,以及因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加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一般PaO2的正常值:60岁以下者多在10.6kPa(mmHg)以上,超过60岁的患者PaO2值可由80减去实际年龄与60的差,即{80-(患者年龄-60)}来估算,临床上简便易行。依照PaO2水平的高低,通常将7.98~10.6kPa(60~80mmHg),5.32~7.98kPa(40~60mmHg)及5.32kPa(40mmHg)以下者分别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氧血症。 2.血流动力学检查 使用Swan-Garz气囊流向漂浮导管,在床边监测患者的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及心脏指数(CI)是急性左心衰竭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正常:PCWP为0.8~1.6kPa(6~12mmHg),CI为2.5~4.2L/(min·m2)。当PCWP>2.4kPa(18mmHg),CI正常,提示肺淤血;PCWP为3.3~4.6kPa(25~35mmHg),CI为2.02~2.5L/(min·m2),提示肺水肿;PCWP>2.4kPa(18mmHg),CI<2.0L/(min·m2),提示心源性休克预后不良。
2.胸部X线检查 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颇有价值。
间质性肺水肿的X线特征为,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肺尖更为明显;肺野透亮度减低,并有密度不均的斑片水或网状阴影;肺门阴影扩大,轮廓模糊;可见Kerley A线和B线,常位于肺间隙或小叶间隙,肺泡性肺水肿时,边界不清的云雾状阴影由肺门向周围扩展,典型者大片阴影自肺门向外呈蝴蝶状分布,肺野可见大片云雾状、大结节、小片阴影、小结节及粟粒状,边缘模糊。
根据X线上肺水肿的严重程度,Kigler等将其分3度:①轻度:肺门与肺血管淤血并出现间质性肺水肿所致的肺纹理模糊或Kerley B线;②中度:出现肺泡性肺水肿所致的小片状致密阴影,并估计致密阴影总面积超过各肺野总面积的1/2;③重度:出现肺泡性肺水肿所致的大片绒毛状致密阴影,其总面积超过肺野的1/2。
3.心电图检查 有原基础心脏病的表现,以及有助于了解有无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等表现。
4.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末径增大,心室壁运动幅度极度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及基础心脏病的表现等。
1、肺部感染导致或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原因及诱因。因此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预防及治疗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环节之一。
2、积极寻找和治疗基本心脏疾病,如高血压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高度二尖瓣狭窄进行手术治疗等.此外,积极防治心力衰竭的诱因,控制感染和心律失常。
3、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
3、心源性肝硬化:在利尿和强心甙治疗后, 心力衰竭 的其他症状得到控制而唯独 腹水 不见减退时,应考虑此病的可能。
4、电解质平衡失调:电解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
5、心律失常: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