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膈下结肠嵌入综合征(Chilaiditi)系指结肠嵌入肝与横膈之间,而出现腹痛、腹胀及呕吐等一组症候群。一般儿童患者症状明显,成人常无症状。
需与消化道穿孔及肝曲平卧、饮食综合征相鉴别。
胃穿孔是溃疡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人的胃穿孔主要是暴饮暴食所致,暴饮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而很容易诱发胃穿孔。胃穿孔治疗不及时就可死亡。溃疡病人进食不能快,要细嚼慢咽,平时也不能过饥。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食品,如辣椒、胡椒、浓茶等要避免,同时戒烟、酒。疼痛剧烈时可进食一段时间豆浆或牛奶等,吃多餐,每天5~8次,病情好转后可改稀饭和面条,逐步回到正常饮食。
肝镰状韧带的先天性异常或因遭受创伤或手术等原因,膈有弛缓症、麻痹、运动障碍、结肠胀气、高度消瘦均可引起部分结肠嵌入到肝与横膈之间。可为一时性抑或持续性,儿童患者发生时症状比较明显,存在一些先天性因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常无症状。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饱胀感,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安,平卧位后症状可以减轻甚至消失,有些患者可伴有肩痛、腰背部疼痛痛、便秘及吞气等,偶有心绞痛样症样。其痛多在劳累、紧张或饱餐后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并可以向左肩或双臂内侧部位放射。
2.腹部外形检查:腹部外形检查是指对腹部的外形,包括脐、体毛、皮肤等的检查,特别注意腹部是否膨隆或凹陷,腹部膨隆可能患有
腹膜假黏液瘤,腹部凹陷可能反映的病征为 消瘦、 脱水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 神经性厌食、 糖尿病等。腹部外形检查用于判断腹部是否发生病变的辅助诊断。
3.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胃肠道为空腔脏器,常有气体影响,超声从体表探测不易得到满意的声像图,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常依靠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
预防本病应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患者应避免食用吞气过多及进食产气过多食物。如红薯、红豆、土豆、芋头、萝卜、南瓜及板栗等,都是极易在胃肠中产气的食物;副食是芋头瘦肉煲、土豆烧牛肉、板栗烧鸡、萝卜炖排骨,而主食又是新潮的“南瓜饼”、“柿子饼”或“红薯饼”也是容易在胃肠中产气的食物。进入胃肠后,这些丰富的淀粉、糖类、纤维素补加高脂肪的肉食,在烧酒的作用下,经肠道细菌充分发酵后,会产生多量的硫化氢、氨气,蓄积在肠道中,便会引起胃肠胀气、暖气、烧心、反酸、腹痛等症状。特别应当提到的是红薯,它含有一种特殊的“气化酶”,能在胃肠中产酸、产气,许多人食用后胃肠多有不适。
本病易并发肠梗阻,肠扭转,膈疝等疾病。
1.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2.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肠系膜长轴旋转或两段肠袢扭缠成结而造成闭袢性肠梗阻,前者常见。常常是因为肠袢及其系膜过长,肠扭转后肠腔受压而变窄,引起梗阻、扭转与压迫影响肠管的血液供应,因此,肠扭转所引起的肠梗阻多为绞窄性。
3.膈疝(Diaphragmatic Hernia):系指腹内脏器经由膈肌的薄弱孔隙,缺损或创伤裂口进入胸腔所致。临床分为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和创伤性膈疝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