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
(一)胆石症和急性肛囊炎 多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部放射,有右上胺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和墨菲征阳性。B超检查可见结石影和急性胆囊炎征象。
(二)消化性溃疡穿孔 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腹肌强直呈板样.肝浊音界消失,x线可见服下游离气体。
(三)急性肠梗阻 有阵发性腹绞痛,多在脐周c肠鸣音亢进,排气排使停止。 检查可见液平面。
(四)心肌梗死 可出现上腹痛,但无腹部体征,乙电图和淀粉酶检查可与急性胰腺炎鉴别。
(五)其他 如肠系膜血管栓塞、脾破裂、有急性腹痛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与急性胰腺炎鉴别。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主要是因动物模型与临床间差异较大。从资料看,胰腺炎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而致胆汁反流。
2.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西方是常见的现象,占70%。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4.外伤和医源性因素
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医源性胰腺炎有两种情况会发生胰腺炎:一种是在做胃切除时发生,特别是在胃窦冲淡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透至胰腺,当行胃切除时,对胰腺上的溃疡面进行搔刮而形成胰漏,胰液漏出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另一种情况是手术并未波及胰腺,而发生手术后胰腺炎,这多因在胰腺邻近器官手术所致,可能是因Oddi括约肌水肿,使胰液引流不畅,损伤胰腺血运,各种原因刺激迷走神经,使胰液分泌过多等。
5.感染因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细菌性肺炎等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
6.代谢性疾病
(1)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所引起的胰腺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钙盐沉积形成胰管内钙化,阻塞胰管使胰液进入间质而发生胰腺炎;促进胰液分泌;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
(2)高脂血症 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例中约1/4的病人有高脂血症。可能是因为胰腺的小血管被凝聚的血清脂质颗粒栓塞,另外因高浓度的胰脂肪酶分解血清甘油三酯,释出大量游离脂肪酸,造成胰腺小血管的损害并栓塞。当血中甘油三酯达到5~12mmol/L时,则可出现胰腺炎。
7.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遗传等。
1.症状
骤起上腹剧痛或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弥漫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上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休克。
2.体征
全腹膨隆,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少数患者因含有胰酶的血性渗液经腹膜后间隙渗至皮下,出现皮下脂肪坏死,两侧腹壁淤斑和脐周围褪色。
①血尿淀粉酶可有持续升高或因胰腺广泛坏死而不升高。血钙下降,其值<1.74mmol/L(7mg)则预后差。血糖增高,出现糖尿。血清高铁血红蛋白阳性。
②腹腔穿刺液血性混浊,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③B型超声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内部光点反射稀少。CT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模糊,胰周间隙增宽。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尤为凶险,发病急剧,死亡率高。已知发病主要由于胰液逆流和胰酶损害胰腺,可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1.胆道疾病:避免或消除胆道疾病。例如,预防肠道蛔虫,及时治疗胆道结石以及避免引起胆道疾病急性发作。
2.酗酒:平素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可因一次酗酒而致急性胰腺炎。
3.暴食暴饮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道的正常活动及排空发生障碍,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
易出现休克、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胰腺脓肿, 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病情中可继发腹腔、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感染扩散可引起败血症。后期因机体抵抗力极低,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易发生真菌感染。少数可演变为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它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还可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囊肿的形成及十二指肠、共同通道的机械性梗阻,较少见的并发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并门脉高压、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尤其是脾动脉)及胰源性胸、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