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哮是指肺热炽盛,痰壅气升所致的哮吼。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俗称痰火。多发于炎暑季节。证见哮喘痰鸣,烦热燥渴等。治宜清肺泄热,顺气化痰,用桑白皮汤、白虎汤加黄芩、枳壳、栝蒌。《鸡鸣录・哮喘》:“热哮,俗名痰火。口渴苔黄,小溲短赤者是也。莱菔子二两,风化硝一两,共研,蜜丸芡子大,每一丸,噙化。”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所致.《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症因脉治》卷二:“哮喘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 则旧病复发.”其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证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反复发作,可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治宜培补脾肾.发作时宜祛邪,宣降肺气,涤痰平喘.虚实挟杂,扶正与祛邪并用.
1、临床表现 ,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哮喘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其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证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反复发作,可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
2、以及血常规、胸片、痰液检查等。
热哮”病人尤其要注意。比如三伏天也要防止受凉,饮食宜清淡,忌食刺激性食物,不要吃海腥肥腻及容易胀气的食物。鱼虾、肥肉之类的,助湿生痰;韭菜呀地瓜呀等等是胀气的,对肺气宣降不利,都应少吃或不吃。我上次看到一个食疗的方子,叫“萝荸猪肺汤”,原料是白萝卜150克,荸荠50克,猪肺75克。备齐了把白萝卜切块,荸荠、猪肺切片,加水和佐料慢火炖了吃。这个方子具体我没有用过,不知道疗效如何,但我想,白萝卜辛甘凉,能清热化痰,下气宽中;荸荠性寒化热痰;猪肺甘平补肺,能增加抵抗力,吃吃肯定有好处,再说这3味东西也吃不坏人,有条件的不妨一试。
饮食方面,大人管得住嘴巴,但伢儿就不好控制,如果大人也撒手不管,那么伢儿要吃苦头,大人也要拖煞。我去年看过的一个小病人,大概可算个典型:一个7岁的女伢儿,人长得漂漂亮亮的,就是到了夏天要犯哮喘,饮食上不忌讳,所以总要发作。发作起来,半夜睡觉“呼啦呼啦”的,隔壁邻居都听得到,人呢,体虚了夜里盗汗,小布衫都湿透,白天说话有气没力,更像个林黛玉的样子了。家长说西药吃了许多,钱也花了不少,但年年照样复发。后来我建议她吃几个疗程的中药,一边要大人管着,不吃生冷的东西,一日三餐多进些新鲜蔬菜和果品类食物。这些东西不但能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有清痰去火、健脾、补肾、养肺的功能,两厢结合,能够坚持,一定会有效果的。
严重者可由并发喘脱之危重证候,喘脱指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是指呼吸急促,甚至张口耸肩,鼻翼煽动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表现出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脉浮大无根,或见结代,甚或脉微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