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的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或体循环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应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相鉴别。
1.收缩性心力衰竭 亦可有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但它常有体循环淤血症状和体征,心脏房室腔明显扩大,心壁多变薄,射血分值<50%,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有效。
2.慢性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尘肺等均可有呼吸困难症状,但这些疾病既往常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后期可有右心系统改变,而左心室多无异常。
引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有:
1.影响左室松弛性能的疾病
如高心病、肥厚型心肌病、老年人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2.影响左室僵硬度的疾病
如心肌淀粉样变性、限制型心肌病和心内膜纤维化等。
3.影响心室间相互作用的疾病
如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等。
4.影响左室充盈的疾病:
如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及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舒张性心力衰竭同收缩性心力衰竭具有类似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常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心衰早期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疲乏,运动耐力下降,心率每分钟增加15~20次,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继而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患者可能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就诊。患者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
舒张性心力衰竭也可以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表现:患者感到呼吸极度困难,迫坐呼吸,表情恐惧,烦躁不安,频繁咳嗽,咯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啰音,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脉搏增快,可呈交替脉,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血液化验:可发现病人血色素是否正常,有无高血脂、高血糖及高黏滞血症等。
1.X线检查 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X线检查可发现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如肺纹理增多增粗、间质水肿等。但在鉴别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上一般无帮助。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影一般正常,如与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存,则可有原发心脏病与心腔扩大的X线征象。
2.心电图 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多见的改变为P波增宽、增高及左心室肥厚等表现。
3.心机械图 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与心尖搏动图可以测得反映左心室舒张性能的时间间期及某些数值的改变。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可见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及缓慢充盈时间延长,a/H比值及舒张振幅时间指数(DATI)增大。
4.超声心动图 对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最有价值,可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重要线索:①结构上,可发现左心室形态异常,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所致的向心性肥厚;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非对称性肥厚;老年患者可呈现小心腔、室壁中度增厚,即室间隔上部突入左心室流出道,甚至构成狭窄;浸润性心肌病,特别是心脏淀粉样变,可显示双心室室壁增厚、左心室室壁对称性增厚、心肌呈斑点状回声等组织特征;右室压或容量负荷过重可致室间隔左移和右心室呈几何形态改变。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尽管左心室腔正常或变小,但左心房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②功能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功能一般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多正常,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EF超过70%。
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前叶曲线的E峰、A峰峰值可用于判断左心室舒张功能,E/A比值<1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是评价舒张功能的简单易行的常用方法,可揭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及其进展过程。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舒张晚期血流值(APFV)、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EPFV/APFV)及舒张早期峰速减速度(DC)都是常用的指标。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EPFV、DC减低,APFV增高,EPFV/APFV小于1。此外,当左心室松弛性减退时,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当左心室僵硬度增加时,IVRT缩短;当左心室松弛性和僵硬度均有异常时,二尖瓣血流频谱可“伪正常化”。高龄、心率加快(大于90次/min)、左心室前负荷减小或后负荷增加时可出现假阳性。
房室平面位移(atrioventricular plane displacement,AVPD)的测定最初用于评价收缩功能,方法是用M型超声在心尖四腔观中室间隔与二尖瓣前叶交界点、左心室侧壁与二尖瓣后叶交界点位处和在心尖二腔观中左心室前、后壁与二尖瓣叶的交界处等四个部位记录收缩期房室平面的最大位移程度。1992年Alam等用AVPD法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时常表现为心房收缩所致的AVPD值在总的AVPD值中所占的比例增高,且这种改变与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所得的A/E比值改变有良好相关。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也有助于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多数正常人肺静脉血流频谱为三相峰,由收缩峰(S)、舒张峰(D)及心房收缩峰(A)组成。正常时S低于D,但测值接近(参考值为0.55m/s);A很小,约为0.18m/s。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患者表现为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S值升高、D值降低、S/D比值增加、A值升高,这种异常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声学定量(AQ)方法通过自动检测心内膜边界得出左心室面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及面积变化率(dA/dt)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后者为双峰形态,即舒张早期峰值充盈率与舒张晚期充盈率。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可以发现,E/A比值下降,而AQ方法可发现峰值充盈率/晚期充盈率比值下降。在有些无左心室肥厚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脉冲多普勒超声左心室充盈参数在正常范围,而AQ方法可检出E峰加速时间(AT)延长及早期充盈时间延长。脉冲多普勒心肌显像(DMI)技术通过在不同心肌节段放置取样容积以进行在机定量分析,可检出不同心肌节段受损的范围和程度。舒张功能不全累及的心肌节段越多,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损害越大。另外,可用负荷试验来提高早期舒张功能异常患者的检出率,例如握力超声心动图试验可用于高血压患者潜在性舒张功能异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检测结果受许多因素如取样容积的部位、声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年龄、生化和代谢因素(血浆脑利钠肽、血浆心房利钠肽等)、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等的影响,故必须结合临床、心脏形态及功能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5.放射性核素显影 主要观察高峰充盈率(PFR)和高峰充盈时间(TPFR)。从左心室时间-放射活性曲线可以测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PFR降低、TPFR延长,则提示舒张功能障碍。此外,舒张功能异常患者的舒张前1/3、1/2、2/3充盈分数(分别为前1/3、1/2、2/3充盈时间内的充盈量与总充盈量的比值)下降。
6.心导管检查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左心室内压力下降速率(-dp/dt)及其最大值(-dp/dtmax)的显著降低、T值延长,而左心室僵硬度dp/du增加,心肌僵硬度常数KP即心室僵硬度与其压力关系的斜率(dp/du-1)增大。
7.运动试验 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可无临床表现,但可有运动耐量减退,程度较收缩性心力衰竭为轻。
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未能表明哪些治疗可以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长期预后或降低死亡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能是预防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措施。
主要并发原发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均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脏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与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发症相近似,也可并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水与电解质紊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