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玻璃体为一透明的凝胶体,胶原纤维纵横交织构成玻璃体网状基础,具有粘弹性、渗透性和透明性的物理特性。当玻璃体变性时即出现液化、由凝胶变为溶胶,逐渐变成液状。由于玻璃体液化、脱水收缩可引起玻璃体的后界膜离开视网膜,称为玻璃体后脱离,常见于高度近视和老年人,也可由于细胞增殖而浓缩,呈胶冻状,与视网膜广泛粘连。玻璃体浓缩性萎缩多见于眼外伤、视网膜脱离后,多须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药物难以凑效。
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是飞蚊症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液化是由于光线通过玻璃体后,激发产生的自由基与玻璃体内的失离子、胶原纤维发生氧化反应,使透明质酸大分子降解,胶原纤维支架变性塌陷浓缩,水分析出,凝胶变性而成为液体。
当眼睛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500度以上),眼球会发生前后径拉长变形,挤压玻璃体纤维支架,玻璃体纤维支架受到挤压后加速塌陷。年龄增加,光线的累积效应也会加速玻璃体纤维支架塌陷。
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关系密切,两者的病变常相互影响,玻璃体液化会使玻璃体形成空腔,随着液化空腔的扩大,液化的玻璃体通过后玻璃体膜的裂孔进入视网膜前,使视网膜与玻璃体分离,病人会有飞蚊症、眼前闪烁感、或视力减退,严重的会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裂孔或黄斑裂孔,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1.玻璃体液化:眼前飞蚊,对视力无影响,裂隙灯检查玻璃体见液化腔(黑色光学空间);
2.玻璃体浓缩:玻璃体呈抖动状,可牵引视网膜呈漏斗状脱离;
3.玻璃体后脱离:病人主诉突发眼前见环形或蜘网状黑影飘动,眼底检查见视乳头前方玻璃体内环形混浊,日久也可变形或成片块状混浊。三面镜检查见视网膜前有黑色光学空间,偶见玻璃体出血或黄斑水肿。
4.星状玻璃体病变:无自觉症状,玻璃体中可见多量银白色反光小体,随眼球飘动而不下沉。
1. ①发病突然,常有反复。②眼前出现烟柱式或黑云状暗影,有的很快失明,仅留光感。
2.①裂隙灯下见玻璃体内有鲜红色血块,或棕黄色陈旧出血。②检眼镜下见尘状、条状及块状混浊飘浮,或仅见稀微红光,或无红光。③反复出血者,玻璃体内可见增殖性条索或膜,伴有新生血管。
(1)角膜水肿: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若合并晶体切割更易发生,一般能自行消退。
(2)白内障: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发白内障,有时可同时摘除白内障。灌注液的影响有时造成暂时性晶体混浊,最好用谷胱甘肽—碳酸氢钠—林格氏液,切割头不要靠近晶体后囊或对着晶体后囊切割,以免造成外伤性白内障。 (3)玻璃体嵌顿:玻璃体嵌顿于切口,可产生纤维血管膜,发生玻璃体牵引。因此应彻底清除切口可能存在的玻璃体。
(4)玻璃体出血:术中术后都可引起。术中出血可提高灌注液瓶以提高灌注压,还可用水下电凝止血。术中术后对病变视网膜光凝可预防出血。术后出血大多能自行吸收,观察3-6个月不吸收者可再次手术。
(5)青光眼:是术后常见并发症。若为一时性小梁水肿或炎症造成,药物能控制。若为血影细胞性青光眼,先用药物治疗,顽固病例可作前房冲洗。术后也可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药物治疗一般无效,可试行滤过术或睫状体冷冻术。
(6)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术中照明不良,或组织分辨不清,切割头直接吸引视网膜或牵拉与视网膜粘连的玻璃体条索时可能发生。故术时必须有良好的显微镜和接触镜,照明要充分,切割头必须锋利,不可牵拉条索。近视网膜切割时应用低吸力、高切割率。术时发现视网膜裂孔,用眼内激光作预防光凝。发生网膜脱离时可用眼内激光或冷凝封孔,玻璃体注气,巩膜外加压,环扎等方法处理。
(7)眼内炎:较少见。按常规治疗。亦可再行玻璃体切割术。
(8)交感性眼炎:与其它内眼手术发病率相当。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