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心包渗出大量积液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状。
传统医学曾提出此病的临床表现,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心病心先痛”。《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也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这些描述均与心包炎的临床表现相似。
中医诊断:
1.急性心包炎
(1)外邪犯肺:
证候:发热,胸痛,胸闷,喘促,干咳,全身骨节酸痛,烦躁汗出,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结代。
(2)痰热互结:
证候:胸中憋闷而痛,喘咳痰多而黄,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心悸气短,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沉滑。
2.慢性心包炎
(1)瘀血内阻:
证候:胸闷憋气,心前区或右肋下疼痛,痛有定处,或心悸气短,舌质暗或有瘀点,舌下脉络怒张,脉弦涩或结代。
(2)痰饮内停:
证候:喘促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肢体浮肿,舌体胖有齿印,舌苔白滑,脉弦滑。
(3)阴虚内热:
证候:午后低热,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心悸气短,身倦懒言,动则加剧,舌质淡少津,脉细或结代。
西医诊断标准:
1.常见病因有风湿性、结核性、急性非特异性、化脓性、尿毒症性及肿瘤性心包炎等。
2.纤维蛋白性心包炎阶段
(1)全身毒血症表现:如发热、出汗、乏力、心悸等。
(2)心前区痛及心包摩擦音(急性非特异性和感染性心包炎疼痛最为突出)。
3.渗出性心包炎阶段
(1)心包填塞症状可有心前区满闷或上腹胀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乏力、下肢水肿,甚至休克。
(2)心界向两侧扩大,并随体位改变,心动过速,心音遥远,可有心包叩击音,动脉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脉搏细弱,可出现奇脉。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下肢浮肿等。
(3)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增多,核左移,血沉增快,静脉压增高等。
(4)心电图检查:①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演变:初期见于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弓背向下,T波高耸;之后ST段回复到基线,T波开始变平;最后T波在原有ST段抬高的导联中明显倒置。②心包积液的心电图:QRS波群呈低电压,伴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有时可见电交替。
(5)X线检查:心影向两侧扩大,呈梨状或烧瓶状,心影形态随体位移动而改变。透视或X线摄影示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肺野清晰。
(6)超声检查:A型超声可见心包液平段。超声心动图可示心包腔有液性暗区。
(7)心包穿刺抽液或有条件时作心包活检,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及病因。若抽液后,注入100~150ml空气进行摄片,可进一步了解心包的厚度、心脏大小和形态等。
西医诊断依据:
1.急性心包炎的诊断要点(1)症状: ①心前区痛:为最初出现的症状,呈尖锐性刺痛或闷痛,可放射到左肩和左臂等,可因 咳嗽或呼吸而加剧。 ②呼吸困难:心包渗液增多时此症状明显,心脏压塞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呼吸浅快,身体呈前倾位,可伴有紫绀。 ③其他症状:在心前区疼痛的同时可伴见原发病的症状,如发热、干咳、声音嘶哑、烦 躁不安等。(2)体征: ①心包摩擦音:为早期纤维蛋白性渗出时的重要体征,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 ②心包积液征: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音低而遥远,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位于扩大的心浊音界左缘内侧,卧位时心底浊音界增宽。 ③心脏压塞征:心动过速,静脉压升高,动脉压下降,脉压变小,常有奇脉,颈静脉怒 张,肝肿大伴压痛,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和下肢肿等。(3)辅助检查: ①X线检查:心包积液量多时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电图 检查:常有窦速,除avR外,均可出现ST段弓背向下抬高,心包渗液时QRS波群呈低电压。 ②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包和心肌之间出现一个无回声的液性暗区。 ③心包穿刺检查:可明确积液是否存在,并能通过渗液的外观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心包 积液的病因分类。
2.慢性心包炎的诊断要点 (1)心包脏层与壁层或壁层与胸腔组织之间形成纤维素粘连,心包腔虽可完全或部分的 粘连,但粘连一般疏松,心包增厚较轻,很少引起缩窄,心脏功能未受明显的妨碍,心脏不大,故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有时X线片可发现有钙化影,心脏CT和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
1.主要病因类型心包炎的鉴别
(1)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病因不明,病毒感染和感染后发生的过敏反应,可能是主要病因。起病多急骤,表现为心前区痛,呈较剧烈的心前区刀割样痛,有发热、呼吸困难等,心包摩擦音是最主要的体征。心包积液一般为小量或中等量,为浆液纤维蛋白性,很少产生心包压塞。如心包下心肌广泛受累,可称为急性心包心肌炎。本病能自行痊愈,但可以多次反复发作,皮质类固醇能有效的控制症状。
(2)结核性心包炎:通常是由纵隔淋巴结核、肺胸膜结核直接蔓延而来,临床表现包括结核的全身反应和心包积液的体征,心前区和心包摩擦音出现,心包渗液为中等或大量,呈浆液蛋白性或血性,早期诊断和抗痨治疗对防止转变为缩窄性心包炎甚为重要。
(3)心包的原发性肿瘤主要为间皮瘤:较少见,转移性肿瘤较多,主要为来自支气管和乳房的癌肿,淋巴瘤和白血病亦可侵犯心包。临床上表现为心包磨擦音和心包渗液的体征,渗液抽出后又迅速产生,呈血性,常引起心脏压塞,渗液中找到肿瘤细胞可确诊,预后极差。
(4)化脓性心包炎: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球菌等,原发感染以肺炎、脓胸、纵隔炎及败血症为常见。心包渗液为浆纤维蛋白性,然后转为脓性。临床征象有高热、毒血症,可有心脏压塞,心包穿刺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措施,应用抗生素和切开引流术能使预后大力改善。
(5)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可发生在心脏直视或非直视术后及急性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后,症状一般在心脏损伤后2周,临床表现有发热,有急性心包炎、胸膜炎及肺部炎症等征象,伴有肌肉痛、关节痛、血白细胞增加、血沉加快等。心包炎的纤维蛋白性渗液。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只需休息和对症处理,皮质类固醇对消除症状甚为有效。本综合征发病机理不清楚,可能力心脏损伤引起的自身免疫过程。
2.非特异性心包炎与心肌梗死的鉴别非特异性心包炎的剧烈疼痛,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前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疼痛因呼吸咳嗽或转变体位而明显加剧,早期出现心包摩擦音,心肌酶谱正常,心电图无Q波;后者发病年龄较大,常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史,心包摩擦音出现在发病的3~4天,ECG有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常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
3.心包炎与心绞痛的鉴别心包炎之胸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而呼吸、咳嗽或转变体位时疼痛加剧。后者年龄多较大,有反复发作史,疼痛持续1~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ECG示心肌缺血改变。
4.心包积液与普遍性心脏增大的鉴别心包积液时常有奇脉,心尖搏动在心浊音界以内搏动较局限,可减弱或消失,坐位时心界向两侧扩大,呈三角形,卧位时心底浊音浊界增宽,心音遥远一般无杂音,偶闻心包摩擦音。心脏普遍性增大者,可有交替脉,心尖搏动与浊音界一致,搏动正常,听诊第一音减弱,多有杂音,时有奔马律。X线检查心包积液时心脏正常轮廓消失,心影呈三角形扩大,卧位时心底阴影增宽,心尖搏动显著减弱,肺野常较清晰。而心脏普遍性增大,在心脏增大的同时,其原来轮廓依稀可见或呈球形扩大,肺部常淤血。此外超声心动图,同位素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及心包穿刺都有较高诊断参考价值。
5.缩窄性心包炎与限制性心肌病的鉴别前者与后者以右心室病变主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前者有急性心包炎史,体检可闻及心包叩击音,X线示心包钙化,边缘不规则,搏动减弱,ECG示QRS低电压,T波低平或超声心动图见心包增厚,内膜正常。而后者可由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发展而来,出现症状后,病情迅速恶化。X线等心影明显扩大。有时见心内膜线状钙化影。ECG示异常Q波,束支传导阻滞,心房或心室肥大等,超声心动示心内膜增厚,有时可见心室腔闭塞,鉴别有困难者可以心血管造影和心内膜活检以明确诊断。
6. 缩窄性心包炎与肝硬化的鉴别两者皆可有肝肿大、腹水和浮肿等体征,但前者伴见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减弱、奇脉、动脉压下降、静脉压升高、X线见心包钙化等,再结合病史和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及ECG等不难鉴别。
西医病因:
1.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几乎都是继发性的,病因实质上是多种原发的内外科疾病,部分病因至今未明,其中以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最为常见。国外资料表明,非特异心包炎已成为成人心包炎的主要类型。国内报导以结核性居多,其次为非特异性心包炎。随着抗生素和化学治疗的进展,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的发病率已有所减少。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慢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后,可在心包上留下疤痕粘连和钙沉着,在多数患者只有轻微的疤痕形成或疏松的或局部的粘连,心包无明显的增厚,不影响心功能,称为慢性粘连性心包炎,在临床上无重要性。少数患者由于形成坚厚的疤痕组织,心包失去伸缩性,明显影响心脏的舒缩功能,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目前结核仍是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非特异性心包炎、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化脓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炎、放射性治疗(胸部照射总量超过4000rad*时)及外伤、胶原组织疾病等均可引起心包缩窄,但往往病因不明。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虚实两个方面,多为在正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而致病。心肺气阴不足为本,而外感六yin、思虑劳累则为其诱因。其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等又可促进本病的发展和变化。
发病机理:
1.急性心包炎 心包炎由壁层和脏层组成。正常心包内约含50ml液体。急性炎性反应时,在壁层与脏层之间产生由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许内皮细胞组成的渗出物,液体无明显增加时为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渗出物中的水分增多时,称为渗液性心包炎,多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液量100~500ml,呈黄而清的液体,但可达 2~3L。渗出亦可为脓性或血性。通常心外膜下心脏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炎性变化,炎症还可以累及纵隔、横膈和胸膜。心包积液一般在数周一数月内吸收,但也可以发生壁层与脏层的粘连、增厚,而逐渐形成缩窄性心包炎。正常时心包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也低于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压。心包容量比心脏容量大10%~20%,使能够适应生理心脏容量的变化。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和少量渗液不致影响心包内压力,当渗液迅速积聚或(和)渗液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心包内压力即急剧上升、妨碍心室舒张和充盈,使心搏量降低,动脉收缩压下降。同时心包内压力上升也影响血液回流到右心,使静脉压升高,这些改变构成了急性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 2.慢性心包炎 心包炎急性期过后,渗液逐渐吸收,纤维疤痕组织形成,心包广泛粘连、增厚,壁层与脏层粘在一起;钙沉着使心包增厚和僵硬,加重心包缩窄,有时缩窄是脏层造成,心包腔内仍有渗液,称为渗液缩窄性心包炎,心脏活动受限,心肌可以萎缩,心包组织学改变为非特异性,如见有巨细胞和干酪性病变,则提示有结核性心包炎。整个心脏和大血管出口均可受到压迫,心房和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致使这些部位的舒张压以及肺毛细血管压升高且相等。心室充盈几乎发生在舒张早期,但充盈很快就因心包缩窄而充盈受阻,此种充盈异常可在心室压力曲线中反映出来,表现为早期下陷后期高原波型。此外,呼吸所致的胸壁内压力变化不传至心包和心腔,因此,吸气时静脉和右心房内压力不下降,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量不增多。某些患者中,吸气时静脉压反可增高,临床上出现 Kussmaul征。 病机:
本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等脏。素体肺气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复因气候突变,寒暖失常,或起居不慎,六yin之邪乘虚而入;肺气失宣而致咳喘等症;心气不足,血行不畅,复感外邪,致心脉瘀阻,形成胸痹、心痛等症;忧思劳倦伤脾,脾胃运化失常,致水湿内停,聚而为痰饮,内伤于肺,复因外邪而动伏饮,致肺宣降失常;痰瘀阻络,心脉失养,故见心悸、气短等症。
症状:
1.急性心包炎常见症状为心前区痛和呼吸困难。(1)心前区痛:多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和感染性心包炎,在结核性和肿瘤性心包炎中则更明显,它是最初出现的症状,其程度和性质不一,轻者仅为胸闷,重者呈压榨性或尖锐性疼痛,疼痛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致左肩、左臂和颈部,吸气和咳嗽时疼痛加剧,有时在变换体位或吞咽时出现或更明显。心包只在第5肋间以下的壁层表面对疼痛敏感,所以只有这部分心包和邻近胸膜被累及时才会出现疼痛。(2)呼吸困难:是心包渗液时最突出的症状,在心脏压塞时可有端坐呼吸、呼吸表浅而快,身躯前倾,伴有紫绀等征象,呼吸困难是由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所致。(3)其他症状:发热与心前区疼痛同时出现,干咳、嘶哑、吞咽困难、烦躁不安,咳逆等。
2.慢性心包炎 起病常隐匿,常于急性心包炎后数月至数年后发生心包缩窄,一般为2~4年,在缩窄发展的早期,体征常比症状显著,即使到后期,已有明显的循环功能不全时,患者仅有轻微的症状。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腹部膨胀、乏力、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心悸、眩晕、咳嗽、水肿等。
体征:
有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腹水和下肢水肿,有Kussmaul征,即吸气时颈静脉更加怒张。心脏体征包括心尖冲动不易触及,心浊音界正常或稍增大,心音减低。可听到心包叩击音。此为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主动脉第二心音后,呈拍击性质,为舒张期充盈突然受限所致,心律一般为窦性心律。晚期病人可出现心房纤颤、动脉压降低、脉压变小,奇脉不明显。
体检:
电诊断:
(一)急性心包炎:心电图 : 其改变主要为心外膜下心肌受累所引起,①常规导联中(AVR除外),皆出现ST段弓背向下抬高。②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出现T波平坦以至倒置(一般不超过0.4mV)。③T波改变持续数周至数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有时仍留有轻度异常变化。④心包渗液时可有QRS低电压。⑤心脏压塞或大量积液时可见电交替。⑥无病理性Q波。
(二)慢性心包炎:心电图检查 可有QRS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P波双峰和增宽。前两者同时存在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强力佐证。仅有T波变化而无低电压,对临床诊断有帮助;仅有低电压无T波改变无意义。
影像诊断:
(一)急性心包炎:1.X线检查可提示渗液的存在,一般渗液量在250ml时,方可见到心影向两侧普遍性扩大,心尖搏动减弱或不见。 2.超声心动图 对检查心包渗液为一简易的可靠方法。M型图中在心前壁之前和心后壁之后均可见液性暗区。二维超声心动图中,取左心长轴观及其心尖四腔观可很容易见液性暗区,它较M型更能估计心包渗液量及其分布范围,超声心动图还有助于观察心包积液量的演变。
(二)慢性心包炎 1.X线检查 心影可呈三角形、左右心缘变直,上腔静脉常扩张,有时可见心包钙化。 2.超声心动图检查 虽可见心包增厚,但并不可靠,有时可见心室容量变小,室间隔矛盾运动,左室壁活动减弱。 3.右心导管检查 可见右心房、右心室、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升高,水平相等。右心房压力曲线示M或W型,由增高的a、V波、加深的Y波和正常的X波组成,右心室收缩压轻度升高,并呈下陷一高原波形。
(一)急性心包炎: 心包穿刺①证实心包积液的存在,检查其外观并进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培养、寻找肿瘤细胞和渗液的细胞分类等;还可解除心包压塞症状。②心包腔内注入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心包穿刺的主要指征是心脏压塞和未明病因的渗液性心包炎。
对于心包疾病我们都不陌生,心包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所以当出现心包疾病的症状时,必须及时的上医院就诊。心包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更离不开家属们细心的护理,做好心包疾病的工作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那么,为了避免患有心包疾病的症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专家将为我们讲述关于心包疾病的相关知识:
预防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结核病、风湿热、败血症等、以防止本病的发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慎起居,节饮食、调理情志。
1.慢性心脏压塞 缩窄性心包炎的心包由于慢性炎症而僵硬度增加,心包不能扩张而使心包内压和心腔内压显著升高,一旦心包内压力上升达到右心房和右心室舒张压水平时,心脏跨壁压下降接近零,出现心包压塞。
2.心源性肝硬化 占所有心源性硬化的16.6%;由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时,肥厚、僵硬的心包限制心脏充盈,使右心室舒张压及右心房压升高,肝静脉回流受阻,血流在肝静脉窦停留时间延缓。加上心输出量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肝小叶中央区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该区肝细胞萎缩以至消失,慢慢形成肝脏内网状支架的塌陷与纤维组织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纤维化向邻近的小叶发展并与邻近的中央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彼此连接起来,包围原有的门脉区,形成反常小叶,该病变被认为是心源性肝硬化的病理特征。缩窄性心包炎时肝细胞缺氧是缓慢而不完全的,故不发生急性广泛的坏死或大量坏死,炎症反应较轻,无明显肝细胞增生。
3.肺动脉狭窄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由于心脏四个瓣环的部位(房室沟部)为心脏运动度最大的部位。心包炎时此处的心包壁、脏层的摩擦最大,因而炎症反应强烈,易发生纤维化、钙化,甚至环行束带,降低心脏的舒缩功能。因此,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发生类似肺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