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婴儿期较多见,新生儿也可发病。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其发病率仅次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继发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鼻窦炎、乳突炎、败血症和颅脑外伤。在儿童脾切除术后、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多次发作。
反复发作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应与Mollaret脑膜炎鉴别。Mollaret脑膜炎为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病,以良性复发为特点。青少年多见发病年龄最小者5岁。表现为发作性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有时伴癫痫大发作、晕厥、昏迷,一过性视力、语言障碍,暂时性面瘫、复视、瞳孔不等大等。症状多突然发作,数小时达高峰。每次持续时间短暂,约3~7天后症状突然消失,2次发作期间无任何异常。脑脊液呈脓性,蛋白增高,糖轻度减少,白细胞明显增多,瑞染色见大单核样细胞即Mollaret细胞,该细胞体积约为正常单核细胞的4~5倍,细胞膜不清,胞浆多呈灰色,有空泡无颗粒,细胞核折叠有凹陷,部分有分叶,无核仁。1~2天后脑脊液即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真菌、病毒检查均为阴性。Mollaret细胞大量检出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但须与瘤细胞鉴别。天津儿童医院曾于1980年报告1例13岁女童,在4年半中反复发作7次。
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其血清分型有83种。Ⅰ、Ⅱ、Ⅲ型致病力强。其余各型致病力弱或无致病力,多为上呼吸道寄生菌。肺炎球菌呈弹头形,直径约0.5~1.5µm。成双排列时,钝端或尖端相对。有时呈短链状排列或单个存在。在体内能形成荚膜。普通染色标本中,因荚膜不易着色,故呈现出不着色的半透明影绕于细菌外围。此荚膜可用特殊染色法染出,有助鉴别。肺炎链球菌不产生外毒素,其致病力主要靠荚膜侵袭。
在肺炎流行季节,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要熟练掌握上述婴幼儿化脑临床表现特点。值得指出,在肺炎球菌脑膜炎发病后不久,即易出现昏迷和惊厥。对可疑病例应及时作腰穿检查脑脊液。重症或晚期病例,椎管内脓液黏稠,不易流出。腰穿时若针尖已进入脊椎腔仍不见脑脊液流出,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对洗出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有些病例脑脊液混浊程度并不严重,甚至仅稍发浑,细胞数亦只有数百。
1.脑脊液检查 重症或晚期病例,椎管内脓液黏稠,不易流出。腰穿时若针尖已进入脊椎腔仍不见脑脊液流出,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对洗出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有些病例脑脊液混浊程度并不严重,甚至仅稍发浑,细胞数亦只有数百,但涂片染色镜下可见大量肺炎链球菌(提示病势严重)。
2.抗原检测 在未见细菌的情况下,应用PCR检测肺炎链球菌特异性DNA,可明确诊断,丹麦血清研究所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生产全套血清的单位,Omni血清包括83型,可用其进行抗原检测。但7,14型不能用CIE法检出。LA、CoA法可查出所有肺炎链球菌。
3.血象检查 外周血象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1.化脓性脑膜炎
(1)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少与患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平时建立良好生活制度,室内常开窗通风,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做好被动免疫:目前有进口的流感杆菌疫苗在国内应用。
2.肺炎链球菌感染可使用多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注射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内外儿科专家均认为,及早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使宝宝获得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是对抗儿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从宝宝月龄满三个月后,就应开始按照建议时段,及时进行接种。
本病常因病情重,确诊较晚或治疗不当而发生并发症,如硬脑膜下积液、积脓或脑积水。严重者发生脑梗死,脑室积脓、脑水肿,脑疝等。处理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