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又称慢性斑点状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成年人及儿童发生者其转归有显著不同。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必须和流行性腮腺炎区别。流行性腮腺炎有接触史,常双侧同时发生,伴发热。腮腺导管分泌正常。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涎腺造影表现和Sjǒgren综合征现已明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两者的关系和区别仍不十分清楚。组织病理方面二者有所不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表现为腺泡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腺导管增生扩张并有粘液细胞化生,周围及间质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而Sjǒgre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原因不很清楚,一般均认为唾液分泌减少及淤滞是重要的因素。严重的急性腮腺炎症发作以后,导致导管上皮粘液化生,唾液中粘液成分增加,是造成唾液淤滞的因素之一。腺内结石、导管口因创伤性炎症致瘢痕狭窄、主导管过细等,都可以造成阻塞部位远端扩张而致唾液淤滞,有人称此为阻塞性腮腺炎(obstructive parotitis)。复发性腮腺炎好发于腮腺的原因被认为是腮腺导管较长、较窄、易于造成唾液淤滞。
复发性腮腺炎患者的粘液脓性唾液作细菌培养,多为绿色链球菌或其他一睦致病力弱的球菌。是否就是这些细菌造成的腮腺感染意见不一,不少学者认为这仅是一种续发征象。
病员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反复发作腮腺肿胀而就诊。常为双侧位。肿胀发作有时和进食有关,并伴有轻微疼痛,这是因为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加且粘稠,排出受阻所致。不少病例的腮腺肿胀和进食并无明确关系,晨起感腮腺腺体部胀感,自己稍加按摩后即有“咸味”液体自导管溢出,局部随之松快。
临床检查腮腺轻微肿胀或不明显,伴发急性感染时皮色稍红,一般均属正常。导管口可有轻微发红,压迫腺体可从管口流出混浊的“雪花样(snowflake-like)”唾液,或为粘稠蛋清样唾液,甚至为粘液栓子而非唾液。病程较久者扪诊腺体硬韧感,腮腺导管呈粗硬索条状。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复发性腮腺炎发生于儿童者不同于成人。发病年龄从婴幼儿到15岁均可发生,以5岁左右的男童最为常见。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不等,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较短;随着年龄增长,间隔时间愈长,甚或1~2年肿胀一次。青春期后逐渐自愈,极少病例仍延续发作。肿胀可以很突然,单侧或双侧。从涎腺造影观察,不少患儿双侧均显示涎腺末梢导管呈点状扩张(sialectasis),但常常只一侧发生肿胀。由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有自愈倾向,不少认为是先天发育不全所致。因为不少研究报告表明儿童期诊断为复发性腮腺炎者,成年后再作腮腺造影,原来所见的末梢点状扩张消失。但真正的原因仍不很清楚。
腮腺造影,X平片。造影之前摄普通X平片是必要的,可以排除结石的存在。造影表现为导管系统部分狭窄,部分扩张似腊肠样改变;腺体部分呈斑点状末梢导管扩张。腮腺管注入碘化油1~2ml,消毒棉球压迫腮腺管口,摄充盈相X片,取出棉球,含醋5min,再摄排空相X片。
预防多饮水,每天按摩腺体,帮助排空唾液,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咀嚼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进食肿胀明显,但肿大腮腺不继续长大。1.睾丸炎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2.卵巢炎发生率约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7%,3,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发病率5~25,4,心肌炎5.肾炎6,其他约占5~10%,如乳腺炎、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泪腺炎,急性疱疹性结膜炎等均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