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指反复多次的支气管感染,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时间超过2个月,有咳、喘、炎、痰四大症状,X线胸片显示间质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改变。还应排除具有此类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心脏疾患、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部疾患等。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检查,可以肯定诊断。但应与慢性鼻窦炎、增殖体肥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结核、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纤毛功能异常症以及胃食管反流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相鉴别。
1.支气管哮喘 以反复咳喘为特征,呈突发突停,发作时两肺满布哮鸣音,缓解后无症状,常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病例,可无喘息或哮鸣音,更须与本病鉴别。
2.肺结核 有发热、乏力、盗汗及消瘦等症状,痰液找到结核杆菌及胸部X线检查可助鉴别。
3.支气管扩张 表现为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咯血,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性痰。X线胸片常见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螺旋CT检查及支气管碘油造影有助诊断。
发病原因:
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在小儿很少见,一般与慢性鼻窦炎、增殖体炎、原发性或继发性呼吸道纤毛功能异常等有关联。
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儿机体抵抗力差,易受病毒的侵袭,故常使呼吸道受损而继发细菌感染,反复发作并加重。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台胞肩毒为多见。在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从痰培养结果发现,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宗瑟球菌四种为最多见。
物理化学性刺激:长期吸入刺激性的烟雾、被动吸烟、粉尘及大气污染(氯气、二氧化氮、臭氧等)损害了呼吸道粘膜防御功能而引起炎症。可继发于重症腺病毒肺炎、麻疹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后
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除减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外,还能通过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困难等,有利于继发感染。
过敏: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变态反应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维生素C缺乏,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可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的修复机能减弱,溶菌酶活力降低,易罹慢性支气管炎。遗传因素是否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迄今尚未证实。α1-抗胰蛋白酶严重缺乏者能引起肺气肿,但无气道病变的症状,提示它与慢性支气管炎并无直接关系。
发病机制: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空气具有过滤、加温和湿润的作用;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粘液纤毛运动,以及咳嗽反射等,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有抗病毒和细菌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减弱,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的条件。各种病因造成气道上皮细胞的纤毛粘连、倒伏、脱光,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和增生、分泌旺盛,造成大量黏液潴留,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增生。如病情继续发展,炎症由支气管壁向其周围组织扩散,黏膜下层平滑肌束可断裂萎缩,黏膜和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造成管腔狭窄,进一步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
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气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础上,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长期反复作用,可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甚至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慢性肺心病。
约有半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体力较差。多在冬季发病,早晚加重,尤以夜间为甚。常在感冒后产生持久性咳嗽,多日不愈,或伴轻度至中度喘息,痰量或多或少,咳出后才舒服。患儿常感胸痛。如不积极治疗,则频发和加重,病程拖延,体质更弱,甚至夏季亦可发病。最终因支气管或肺间质破坏,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1.病史 起病缓慢、病程长,多在冬季发病,早晚加重,尤其夜间为甚。常同时有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及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2.临床表现
(1)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常在感冒后产生持久性咳嗽,日久不愈,一般以晨起及夜间咳嗽为主。咳痰量可多可少,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丝,伴有细菌感染时,多为脓性痰、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可伴有不同程度喘息,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活动后气急。约有半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体力较差。
(2)体征:急性发作期背部或双肺底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有肺气肿时可有哮鸣音和呼气延长。
1.一般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喘息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病原学检查 痰涂片可发现细菌或大量破坏的白细胞和杯状细胞,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3.X线检查 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
4.呼吸功能检查 早期无异常,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病情进展到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减少。
5.其他 必要时做螺旋CT检查及支气管碘油造影。
应远离烟尘、刺激性气体等不良环境,避免接触变应原,注意气候变化,以减少发作次数,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以增强体质;加强个人卫生,注意营养,预防感冒;祛除相关病因,如鼻窦炎、增殖体炎等;注意重症肺炎后的随访及康复;做好预防接种。
支气管或肺间质破坏,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约有半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体力较差。患儿常感胸痛。如不积极治疗,则频发和加重,病程拖延,体质更弱,甚至夏季亦可发病。也可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身体健壮的小儿少见并发症,但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偻病等儿中,容易发现患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窦炎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