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放线菌病是指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放线菌常寄生在人口腔内,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本病。
须与肺癌鉴别。
本病病因为呼吸道吸入放线菌,引起肺放线菌病,如向周边波及可形成胸壁放线菌病。
本病常见于30~60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在胸壁上可见特有的板样硬块,呈暗紫色,其中可见局部软化形成的小脓腔,如破溃后还可见到小窦口,在胸壁病变及脓液或痰内如查出“硫磺颗粒”(放线菌菌块)即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但阳性率低。本病慢性患者可导致恶病质和内脏淀粉样变,也可由胸壁侵及纵隔、食管、脊椎、心肌等周围脏器,预后不良。
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壁瘤样异常阴影并伴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
胸部平片,也称胸部摄片检查。摄片检查所得的X线影像远比透视时清晰,其优势有
(1)受检部位的影像永久保留在胶片上,可供分析、讨论及复查对照;
(2)可作为科研资料保存;
(3)摄片可显示微细结构,如2mm以上的早期病源较透视清晰。
(4)摄片能够检查人体较厚部位,并使患者接受X线量较少。
1.因放线菌病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常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故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2.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放线菌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放线菌病有很大意义。
3.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4.注意口腔卫生,及早治疗病变牙齿、牙周和扁桃体疾病。呼吸道、消化道炎症和溃疡灶应及早处理,以免形成慢性感染病灶。
胸部放线菌病,可伴胸膜黏连和胸腔积液亦可波及心包致心包炎。脑型放线菌病, 局限型, 尚可见压迫颈内动脉大脑中、前动脉近端变窄。弥漫型,也可呈硬膜外脓肿、颅骨骨髓炎等。皮肤型放线菌病, 亦可侵入深部组织,局部因纤维化瘢痕形成而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