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隔膜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10万,约占消化道闭锁的1%。现认为幽门隔膜的形成是由于局部内胚层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无孔隔膜见于新生儿,有孔隔膜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有孔胃隔膜应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相鉴别,前者除腹部摸不到肿块外,X线表现有以下特点:
1.幽门部没有向腔内突出的“肩征”,而且呈弧形状。
2.胃小弯下部没有乳头征象。
3.幽门部没有不变的“鸟嘴”征象。
4.因隔膜以上胃腔无狭窄,因而无幽门管拉长征象。
5.因幽门没有肿块,十二指肠球部没有伞状表现或弧形压迹。
以往认为胃隔膜的发生与胚胎期原肠的再通有关,即Tandler假说。但现在认为,在胃的发育过程中不存在Tandler增殖阶段,幽门隔膜的形成是由于局部内胚层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
胃隔膜一般位于幽门以上1~7cm,分为胃窦型和幽门型。隔膜厚度2~3cm,柔软但有韧性,可同时发生两个,另一个距幽门数厘米处远在十二指肠。无孔的隔膜可造成幽门完全梗阻,见于新生儿。有孔的隔膜,该孔位于隔的中央或偏于一侧,见于儿童和成人。
1.无孔隔膜
见于新生儿,生后不久即出现频繁的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往往有呼吸困难和流涎过多等现象。患儿出生后可排出少量胎便,但以后都无大便排出。体格检查可发现上腹部膨胀,可见胃中、下腹部平坦或凹陷呈舟状。
2.有孔隔膜
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病人多自出生后即有呕吐,呈间歇性发作。呕吐常发生在进食后,呕吐物多未消化,不含胆汁。病人常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或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呕吐后症状缓解。可有体重不增或体重下降。
X线检查可见胃泡影,中下腹无气影。胃大小正常,距幽门前1~2cm处可见狭窄缺陷,钡剂可通过隔膜孔,出现正常的幽门及十二指肠。若2个隔膜,可见十二指肠的上部扩张。
1.无孔隔膜见于新生儿,生后不久即出现频繁的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往往有呼吸困难和流涎过多等现象。患儿出生后可排出少量胎便,但以后都无大便排出。体格检查可发现上腹部膨胀,可见胃中、下腹部平坦或凹陷呈舟状。
2.有孔隔膜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病人多自出生后即有呕吐,呈间歇性发作。呕吐常发生在进食后,呕吐物多未消化,不含胆汁。病人常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或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呕吐后症状缓解。可有体重不增或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