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摄入了某些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及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通称为胃石症。病人可以完全无症状,也可以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口臭、恶心、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
慢性胃柿石患者,因病程较长,症状常与慢性胃炎,溃疡病或胃癌相似,但通过X线钡剂造影或胃镜检查很容易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1.植物性胃石
主要由各种未消化的植物成分组成,包括鞣酸、纤维素、果胶、胶质等。胃柿石是最常见的植物性结石。
2.毛石
由毛发组成,也可混有毛线及动物毛等,多见于有吞食毛发习惯的神经质女性,多发生在20~30岁之间。
3.乳酸石
多见于高浓度奶喂养的低体重新生儿。
胃石症易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胃轻瘫综合征患者,可能与这部分病人胃运动功能紊乱有关。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为急性,超过6个月为慢性,以急性者多见。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山楂等 1~2小时即出现症状,半数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一般呕吐量不多,可有咖啡色或血性物,而大量呕血少见。由于胃石对局部黏膜造成的刺激和损伤,常并发胃溃疡、胃黏膜糜烂、幽门梗阻、肠梗阻,偶有穿孔及腹膜炎。
体查时大约有30%的病例于上腹部可触及移动性包块,一般无明显压痛。
部分患者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初期可见到柿皮样物。胃液分析显示胃游离酸较正常人增高。
1.X线检查 X线钡餐透视或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钡剂在胃内产生分流现象,并显示浮于钡剂上层游离性、团块状、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区,而胃黏膜结构光整,胃壁柔软。当胃内钡剂排空后仍可见团块影上有条索状、网状或片状钡斑黏附。按压团块阴影无明显压痛,并可随力度而改变轮廓形态及位置,提示结块有一定压缩性、游走性。
2.纤维内镜检查 纤维内镜下可直视观察胃内结石的形态、性状等。植物性胃石因结块成分不同,可呈黄色、棕色、褐色或绿色,常为圆形、椭圆形的单个或多个游离团块。毛胃石一般为黑色或棕褐色,呈“J”形或肾形,可充满胃体或伸入十二指肠。纤维内镜还可了解胃部有否合并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征象,必要时还可钳取结块成分或并发症的胃组织进行分析。因此。有条件的医院疑胃石症者应把纤维内镜检查作为首选的诊断手段。
3.B超检查 B超对胃石诊断有一定帮助。通常嘱患者饮水500~1000ml,坐位或半卧位检查,可见到胃内有界限清晰的强回声团块影像,浮于水上层,并可随体位变化或胃的蠕动而改变位置。
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黑枣等,克服嚼食毛发的怪癖、积极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防胃石再形成。
最好不要空腹吃山楂,更要避免同时食用牛奶、红薯、咖啡、海鲜这些蛋白质丰富、又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为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其发病率均在60%~70%。患者若合并胃炎、胃溃疡、胃出血或幽门梗阻,则可有反复腹痛或呕血、呕吐等相应的临床表现。偶可发生大出血、穿孔或胃石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者,其临床症状体征更为明显而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