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如果有感冒症状,应及时与健管家取得联系,以采取正确的方法防止传染和康复治疗。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北宋的《仁斋直指方。诸风》,其伤风方论中记载了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本证与伤寒不同,《景岳全书。伤风》篇说:“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浅而轻者,止犯皮毛,即为伤风。”本病发病机理是外邪侵犯肺卫所致,故一般都有肺卫表证,因而初起治法,以解表散邪为主。如虚人感冒,屡感屡发,正气愈虚,邪气留恋,又当扶正与祛邪兼顾。
现在网上有“对XX不感冒”等话, 这里的“感冒”就不是病之的类了,而是指感兴趣、喜欢。病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的词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感冒”这个常用语还是一个官场专用语。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笔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 ‘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1.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
(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
(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及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
(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鼻咽部症状较轻。
(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4)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
(5)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3.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1)麻疹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天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上感无科氏斑。
(2)流行性出血热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3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主要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部分患者初期有咽痛、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症状,很快进入败血症及脑膜炎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皮疹。后期可有剧烈头痛病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通过飞沫传播。
(4)脊髓灰质炎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应用疫苗的儿童易感。前驱期大多出现上感症状,部分进入瘫痪前期,出现体温上升、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器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
(5)伤寒 发热为期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病程较长。
(6)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多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4.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食疗方法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
2,白菜萝卜汤: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后,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一天2次,连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苹果蜂蜜水:苹果5个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到40摄氏度,加少许柠檬汁和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
4,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6,葱头饮料:洋葱头1个,切碎,加鲜牛奶250毫升,煮开,自然冷却,加适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
8,桔皮冰糖饮料:鲜桔皮50克,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非药物防治感冒十五法】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只能对症处理,让其逐渐自愈,本文介绍几种奇特疗方,读者不妨一试。
1,喝鸡汤:美国有两家临床医疗中心报道,喝鸡汤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2,多食萝卜: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3,糖姜茶合饮: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4,少吃食盐:实验证明,少吃点含钠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5,冲服蜂蜜: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6,服酵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达斯古普塔教授在试验中发现,在制作面包的酵母中,含有一种可防止感冒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繁殖扩散的成分,能治疗普通感冒,但对流行性感冒无效。
7,多吃佐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认为,生姜,干辣椒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美国癌症研究院在不久前透露,大蒜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可使感冒早愈。
8,食醋滴鼻,熏蒸:将食醋以冷开水稀释,配制成5%-10%溶液滴鼻,每日4-6次,每侧鼻孔滴入2-3滴,对治疗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感冒初期,疗效更佳,食醋可杀灭潜伏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在感冒流行期间,用食醋滴鼻有可靠的预防作用,另外,食醋熏蒸也可治疗感冒,即将100克食醋放在火炉上熏蒸,室内不仅顿时生香,而且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灭室内的感冒病毒,能有效地防治感冒发生,感冒流行期间,每日最好熏蒸食醋1-2次。
9,搓手:由于手拇指根部(医学上称为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其方法是: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样,一只手固定,转另一只手的大鱼际,两手上下交替,两个大鱼际向相反方向对搓,大约搓一到两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故而不易感冒。
10,按摩鼻翼:两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两侧,每日上下午和按摩15-30次,以局部红,热为度,一法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环,促进粘膜细胞分泌,并通过纤毛的“定向摆动”,将感冒病毒及其有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
11,穴位按摩:用双物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任用一指)按摩鼻道,迎香,鼻流等穴后,再用鱼际穴周围的肌肉发达区,揉搓鼻腔两侧由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区,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发热,使这两个区域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这样可预防风寒侵入,拒敌于大门之外。
12,针灸治法:我国的针灸对感冒颇有疗效,当您患感冒时,尽早去针灸,可以使鼻塞,头痛立见影地减轻,并能使增高的体温经过一昼夜渐渐恢复正常,由于针灸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体内免疫功能增强,故疗效可靠,治疗感冒的有效穴位是:上星,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外关,留针15分钟,每日针一次,一般2-3次可痊愈。
13,多睡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睡眠时,体内细菌可制造出一种叫“胞壁酸”的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加速感冒及其他病毒疾病的康复,因此提出睡眠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对感冒尤为适用。
14,呼吸蒸气:在大口茶杯中,装入开水一杯,面部俯于其上,对着袅袅上升的热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此法治疗感冒,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好。
15,冷水洗面:此法一般从夏季开始,秋冬不辍,以增强适当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开水洗脸,这样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感冒期间别锻炼
刚感冒,趁着难受还不明显,去打球,跑步,痛痛快快出身大汗,让感冒的症状减轻一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王安利说,这可不是什么治疗感冒的“偏方”,运动的结果只能像“抱薪救火”一样,让小感冒变成大病。
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会埋下不小的“隐患”,因为,激烈的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感冒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感冒病菌自然分外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些,这样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任何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
预防
冬天锻炼需防感冒
感冒后还是要尽量休息,为身体的抵抗力创造有利的条件,靠多喝水来排除体内的毒素,而感冒痊愈后,也要选择温和的运动,让休息了一段时间的肌肉和关节有个适应的过程。
1、支气管肺炎 小儿感冒常有发热、流涕、咽痛、鼻塞等症状。如果孩子在感冒后咳嗽症状加重,有时夜间难以入睡,在胸部一侧或两侧可听到湿性罗音,当分泌物咳出后,湿性罗音可暂减少。婴儿不会咳嗽,经常在其喉部听到痰鸣,重者可发烧至38℃—40℃,继而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这就是合并了气管炎。
2、鼻窦炎 鼻窦是鼻周围颅面骨内的骨性含气空腔,其开口与鼻腔相通。引起鼻窦炎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儿童发生鼻窦炎可有严重鼻塞及多量脓性鼻涕、头痛、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还可以向邻近组织扩展,引起一系列病变。鼻窦炎累及眼眶,可引起眶内感染或化脓。若神经受累常致眼球活动障碍或视力减退。鼻窦炎若侵入颅内,可引起脑炎、脑脓肿等,症状严重者常危及生命。
3、淋巴结炎 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在儿童期比较多见,小儿颈淋巴结多起源于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小儿颈部淋巴结发炎时,首先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红、发热、并有疼痛,一般体温升高至38℃—40℃,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化脓及严重的全身症状。在新生儿及婴儿时期,急性淋巴结炎易于扩散并在短时间内破溃或发生败血症。
4、咽后壁脓肿 小儿咽后壁脓肿,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寒颤高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小儿咽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咽后壁脓肿严重的可发生急性坏死咽喉炎。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当小儿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由于咽鼓管比成人相对平坦和短,病菌极易由此而致化脓发炎。小儿发生中耳炎,其症状往往被掩盖,直到耳内流出脓后家长才发现,不少孩子因此被耽误治疗而转为慢性。为此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后病情加重出现上述并发症,在抗炎药物治疗的同时,若体温在38℃以下,应及时配合理疗治疗,如:超短波、紫外线或微波治疗,能杀菌消炎,减轻各种临床症状,缩短病期,减少医药费用,能使孩子迅速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