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内传导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临床上除心音分裂外无其他特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
1.功能性心室内传导阻滞
是指束支或分支生理性不应期正常时,过早来的激动遇到束支或分支的某些部分尚未脱离生理性不应期,只能沿已脱离生理性不应期的束支或分支下传,产生未脱离生理性不应期的束支或分支阻滞图形,也称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2.病理性心室内传导阻滞
是指部分束支或分支不应期有病理性延长时,激动易于或持续遇到部分束支或分支处于病理性不应期,只能沿已脱离不应期的束支或分支下传,产生不应期病理性延长的束支或分支阻滞图形,简称为心室内传导阻滞。病理性心室内传导阻滞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束支或分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传导速度减慢,而不一定有束支或分支的组织学断裂。
1.右束支较粗分支较晚。右束支阻滞远较左束支阻滞常见,其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也见于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埃勃斯坦(Ebstein)畸形,以及Fallot四联症或室间隔缺损纠正手术后,很多右束支传导阻滞者无心脏病的证据,这种孤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2.左束支较粗分支也早,左束支阻滞常表示有弥漫性的心肌病变。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或二者并存。也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钙化狭窄,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及梅毒性心脏病,极少见于健康人。
3.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及左后分分支两支,左前分支较细,仅接受左前降支的血供,故易受损;而左后分支较粗,接受左冠前降支及右冠后降支的双重血液供应,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出现多表示病变严重。主要病因为冠心病,亦可见于高血压病、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
心室内传导阻滞,指希氏束分支以下的传导障碍,其共同特征是QRS时限延长。
正常冲动经希氏束及三分支系统几乎同时到达心室肌,室内传导时间0.08秒左右,不超过0.10秒。
1.近端束支阻滞
累及束支近端(希氏束分支部分和假分支部分)的,范围较小的病变可引起三分支阻滞或右束支与左前分支合并阻滞。
2.远端束支阻滞
累及三分支远端的病变,可引起:①左束支分支前阻滞,即左束支阻滞;②左束支分支后阻滞,即由左束支前、后分支共同阻滞形成的左束支阻滞;③左束支前分支阻滞;④左束支后分支阻滞;⑤右束支阻滞;⑥右束支阻滞合并左束支前分支阻滞;⑦右束支阻滞合并左束支后分支阻滞;⑧两侧束支主干阻滞(双侧束支阻滞);⑨三分支阻滞。
既往一般按QRS时限是否长达0.12秒将束支传导阻滞分为不全性和完全性。实则可分为I、Ⅱ、Ⅲ度阻滞。I度 QRS时限略延长,相当于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Ⅱ度部分QRS时限明显延长,相当于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Ⅲ度所有QRS时限明显延长,相当于持续的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两支或三支合并阻滞时,各支阻滞的程度可不相同,冲动一般经阻滞程度较轻的一支传导,而形成的QRS波群呈另两支合并阻滞的形态。三支同时完全阻滞,可造成一次或多次心室脱漏。因此,不完全三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可以极为错综复杂。
3.心室内传导阻滞
浦肯野纤维或心室内传导阻滞QRS时限延长,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特征表现,统称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检查:
一、右束支阻滞:QRS时限达0.12s或以上。V1导联呈rsR\',R\'波粗钝。V5、V6导联呈qRS,S波宽阔。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限小于0.12s。
二、左束支阻滞:QSS时限达0.12s或以上。V5、V6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其前方无q波。V1、V2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限小于0.12s。
三、左前分支阻滞:额面平均HRS电轴左偏达-45°~-90°。I、aVL导联呈qR波,Ⅱ、Ⅲ、aVF导联呈rS图形,RRS时限小于0.12s。
四、左后分支阻滞:额面平均QRS电轴右偏达+90°~+120°(或+80°~+140°)。I导联呈rS波,Ⅱ、Ⅲ、aVF导联呈qR波,且R Ⅲ>RⅡ,QRS时限小于0.12s,确立诊断前应首先排除常见引起电轴右偏的病变,如右室肥厚、肺气肿、侧壁心肌梗死与正常变异等。
五、双分支阻滞与三分支阻滞:前者是指室内传导系统三分支中任何两分支发生阻滞。后者是指三分支同时发生阻滞。如三分支阻滞为完全性,完全性房室阻滞便可发生。由于阻滞分支的数量、程度、是否间歇发生等不同形成的配合,可出现不同的心电图表现。最常见为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方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后分支阻滞则较为罕见。当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两者交替出现时,双侧束支阻滞的诊断便可确立。
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因和诱因是预防发生本病的关键。
2.如对药物反应比较差,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心脑综合征的发生。
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舒畅,劳逸有度,避外邪。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本病可发展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心室自主节律及心室率和心肌的基本情况。如心室自主节律未及时建立则出现心室停搏。自主节律点较高如恰位于希氏束下方,心室率较快达40~60次/分,病人可能无症状。双束支病变者心室自主节律点甚低,心室率慢在40次/分以下,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脑缺血综合征(Adams-Stokes,Syndrome)或猝死。心室率缓慢常引起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宽。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①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②心房率比心室率高,心房心律可能为窦性或起源于异位;③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
QRS波群的形态主要取决于阻滞的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分支以上,则逸搏起搏点多源于房室交界区紧靠分支处出现高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不增宽。如阻滞位于双束支,则逸搏心律为低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增宽或畸形。邻近房室交界区高位逸搏心律的速率常在每分钟40~60次之间,而低位心室自主心律的速率多在每分钟30~50次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