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虽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患有肾小球肾炎的妇女妊娠时肾脏的负担加重,影响肾脏功能,严重者危及母胎安全。病情轻者常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混淆。
如果缺乏可靠的肾炎病史,或产前检查时已达妊娠后期,则必须与妊高征、慢性肾炎合并妊高征、肾盂肾炎、原发性高血压和体位性蛋白尿作鉴别。
1.妊高征 本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妊娠前无水肿、蛋白尿的病史。发病后多先有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发生较晚。不伴有明显的尿沉渣异常。产后6周~3个月多恢复正常。
2.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24h,若>3g/24h,则多属肾小球病变。尿常规检查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有时有白细胞管型,而肾小球肾炎可发现红细胞较多,有时有红细胞管型。肾盂肾炎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并有低热、尿频等症状有助于鉴别。
3.原发性高血压 本病以40岁以后发病率高,病情发展缓慢。在高血压早期,尿中一般不出现蛋白、管型及血液化学变化。无肾功能减退,眼底检查常以动脉硬化为主。
4.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 可在3%~5%青年中出现,保持直立或脊柱前凸位置时,发生机会较多,可能与肾静脉淤血也有关。本病尿蛋白一般不超过1g/d,无尿沉渣异常,无高血压。平卧可使蛋白尿减轻或消失,在晨起床前重复收集尿标本检验,可资鉴别。
明确的病因尚未证实,但多推测与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有关。另有报告,患病前曾有接触汽油、碳氢(烃)化合物史。故认为这些化学物质和(或)病毒可能是致病因子。
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从无症状的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到明显的肉眼血尿、水肿、贫血、高血压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尿毒症。
临床分型如下:
1.普通型
起病时可与急性肾炎相似,水肿、血尿及高血压均很明显,以后病情暂时缓解,或呈进行性恶化。多数患者起病时可毫无症状,经检查尿才被发现。尿蛋白大多在3.5g/24小时以下,尿中常有红细胞甚至少许管型,血压虽升高,但非主要表现。
2.肾病型
病理变化以基膜增生型为主。患者有显著的蛋白尿、管型及水肿,尿蛋白每天排出量在3~3.5g以上。血浆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胆固醇升高。
3.高血压型
蛋白尿可以少量,伴有高血压,血压常持续升高,临床表现很像原发性高血压。
此病分为3型:Ⅰ型仅出现蛋白尿;Ⅱ型有蛋白尿和高血压;Ⅲ型同时有蛋白尿、高血压和氮质潴留。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常在孕前或妊娠20周前持续有蛋白尿而发现本病,肾病型患者尿蛋白最多。在慢性肾炎晚期,肾小球多数毁坏,蛋白漏出反而逐渐减少,因而尿蛋白较少不一定说明疾病的好转,也不能以尿蛋白的多少作引产的标准。健康肾脏应能浓缩使尿比重达1.020以上,而慢性肾炎晚期时因浓缩及稀释能力减退,常使尿比重固定于1.010左右。尿中可出现多少不等的红、白细胞管型。
(2)血常规 慢性肾炎因蛋白质大量丧失和肾脏实质的毁损,使肾脏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以常伴有贫血,属于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型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有贫血者很难治疗,宜少量多次输血。
(3)肾脏功能测定 在疾病早期,肾功能受影响较小,至晚期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2.其他辅助检查
(1)眼底检查 可见出血、渗出及典型符合肾炎之网膜炎。轻度慢性肾炎,眼底检查可以正常。
(2)肾脏活组织检查 在妊娠期可做肾脏活组织检查,对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程度有很大帮助。
1.慢性肾病妇女孕前积极治疗,在肾功能正常、血压不高的情况下计划妊娠。
2.肾小球肾炎患者妊娠后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后者是促使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按高危产检、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助于保护肾脏。
若血压高或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其孕期并发症发生率由40%上升至80%,主要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及贫血等,早产率由57%升至100%,围生儿死亡率皆在100‰。